衢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推进会举行
时间:2019-10-2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1023日,衢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推进会在衢江区第二小学举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室主任钱万军、衢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翁胜华、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蒋维云、衢州市电教馆馆长徐寅波、衢江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罗立三等出席会议,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施燕红主持会议。来自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的教育科长、电教技术中心负责人、全市义务教育段教研员以及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师代表共250多人参加会议。

翁胜华指出,“互联网+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城乡学校的高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区学校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义务教育段的优质均衡发展。他从技术保障方面、教师思想认识方面、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四方面对当前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理分析,并从目标任务明确、技术优化完善、结对学校加强融合、教师素养提升、教学模式创新等七个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

“互联网+义务教育”是浙江省政府2019年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各县(市、区)的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此项工作。会上,衢江区第二小学、龙游县实验小学、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柯城区尼山小学珊塘完小、开化县研训中5家单位,分别从支援方、受援方以及区域推进等角度进行经验分享,总结前期开展此项工作的历程和收获,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设想与展望。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室主任钱万军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用技术架起城乡均衡之桥,用真心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专题讲座。他说,互联网对基础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就是想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镇挤”“乡村弱”的突出问题。他从三个方面阐述做好这项工作的思路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过程管理,用心研究、真心实施、提高实效。

会上,衢江区第二小学教师尹敏带领五(3)班的学生和衢江区太真小学五年级学生合作演绎了一节语文课《古诗词三首》,衢江区第二小学教师吴海燕带领六(3)班的学生和衢江区太真小学六年级学生展示了一节《U6 How do you feelA Lets taIk》的英语课。

同步课堂结束后,两校教师围绕这两节课在如何互动方面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执教老师和太真小学两位辅助老师对课堂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交流。衢江区语文教研员吕虹提出,受援方的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是课堂的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不是支援方的附带,而是与支援方是一体的。她强调,在互动课堂里课前要共同备课,采用分列式备课的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交互,这样才能关注学生、关注学情差异,做到作业同步,教研同步。衢江区英语教研员富利霞表示,在同步课堂中受援方要适时提出要求,关注教师双方的焦点问题。

衢州市电教馆馆长徐寅波说,同步课堂的核心是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要在技术层面解决好声音和图像方面的问题,关注课堂的互动次数。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技术要改进;城乡要协同;经验要总结,要互动翻转课堂,城乡角色分配要完善,课内教师也要加强互动,辅助教师的职责要完善;教研部门要跟进。

在衢州市电教馆副馆长王荣明的组织下,所有专家、教研员、教师针对 “同步课堂”的10个主题进行了零距离的沟通与研讨,“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讨论,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杨斌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