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组织申报2023-2024年度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浙成职协〔2023〕23号)有关要求,经个人申报、各会员单位审核推荐、专家评审,现将2023-2024年度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科研课题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12月26日至12月28日。若对评审结果持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秘书处致电或书面形式反映。受理电话:0571-88031215;邮箱:zj_czjxh@163.com。
附件:2023-2024年度浙江省成人教育与成职业教育科研课题拟立项名单
2023-2024年度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课题评审结果公示(红头盖章页)
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
2023年12月26日
附件:
2023-2024年度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科研课题拟立项名单
一、高职类
| 
 序号  | 
 课题名称  | 
 申报单位  | 
 主持人  | 
 主要研究人员  | 
| 
 1  | 
 “大智移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研究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章霞青  | 
 吴婷婷、胡菁菁、张娴、宋淑华  | 
| 
 2  | 
 新业态背景下“1+X证书”岗、课、证协同助力“绿色浙江”的建设探索与实践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叶琦超  | 
 郜华萍、邹丽霞、赵平南、吴兴飞、李嘉诚、楼毕觉、张云霞、丁伯胜  | 
| 
 3  | 
 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研究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蔡伟  | 
 沈燕丽、夏苗芬、花慧、沙秀秀、潘萍、刘宇文、封岳云  | 
| 
 4  | 
 基于专业群数字资源库“共享生态”下的职业本科特色人才培养质量闭环评价机制探究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徐冰婉  | 
 王清强、王华锋、周亚红、王涛、金铭  | 
| 
 5  | 
 新职教理念视域下高职学前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王心如  | 
 周徐、杨爽、黄雅芸、杨希森  | 
| 
 6  | 
 AI时代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研究  |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叶兴宇  | 
 沈戎芬、包松颖、李娜  | 
| 
 7  | 
 非遗融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李悦  | 
 华玉亮、孔德时、钱沉、方冰晶、童家玮  | 
| 
 8  | 
 数智化融入古建筑传承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顾燕燕  | 
 华玉亮、胡波、周大坤、方冰晶、骆趣  | 
| 
 9  | 
 “互联网+”时代下残疾人继续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以金华为例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林烨  | 
 徐婧、吴旻、吕叶馨、郑恺娴、江洲震  | 
| 
 10  |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研究  |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 
 贾昕昕  | 
 蒋雪芹、吕园园、张雅淋、潘雅辉  | 
| 
 11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 
 黄喆  | 
 李春辉、赵素君、金春燕、赵舒逸、黄汇婕  | 
| 
 12  | 
 新媒体赋能高职旅游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 
 卫履凡  | 
 骆王丽、吴小川、沈园元、庞丽新  | 
| 
 13  |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力类课程基于“1223”模式的评价体系研究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徐燕  | 
 黄莉、杨宇峰、王云、刘娟、何雨蕾  | 
| 
 14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与应用研究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马婷婷  | 
 杨宇峰、王杨  | 
| 
 15  | 
 教育适应性视角下高职教育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庄海欢  | 
 刘益曦、张建平、刘宁、徐来  | 
| 
 16  | 
 推进浙江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培养的路径创新研究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丁崴  | 
 肖朋伟、黄岳薇、邵超群、戴心倩  | 
| 
 17  | 
 “职成协同”赋能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朱杨琼  | 
 吴妮妮、王觅、周妍妍、林杨帆  | 
| 
 18  | 
 共同富裕目标下温州高职专业赋能“5+5+N”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康达  | 
 王积建、邱旭光、陈潇逸、陈林玲  | 
| 
 19  | 
 浙江戏曲音乐伴奏人才培养立体教育模式研究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 
 段廉  | 
 吴彬、王茜、谭伦  | 
| 
 20  |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的路径研究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 
 伍星  | 
 郑怡文、徐旭恒、章谦、邱奕雯  | 
| 
 21  | 
 成人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戏曲青年人才培养为例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 
 潘艺鑫  | 
 吴灌红、周伟君、钱丽文、蒋羽乾、邓懿  | 
| 
 22  | 
 融文化+强技能:创新“商文化”育人品牌的继续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陈莹莹  | 
 方翠飞、刘佳、吕杰林、俞涔、陈君、傅晓锋、蒋友正  | 
| 
 23  | 
 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效果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AHP层次分析法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冯彦斐  | 
 冯彦斐、傅晓锋  | 
| 
 24  | 
 现代职业教育服务浙江终身学习型未来社区构建研究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徐蕾  | 
 张海燕、张敏、肖旭、卓佳妮、秦诗雨、吕方伊、Andrew Duggan Robert  | 
| 
 25  | 
 高职院校学生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浙金院校园E银行项目为例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宋春旗  | 
 钱利安、吴金旺、林艳琼、彭采婧  | 
| 
 26  | 
 “大思政课”视域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朱佩伦  | 
 戴伟、牛涛、田乙惠  | 
| 
 27  | 
 现场工程师视域下“二元三层五交替”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薛明瑞  | 
 胡红钱、沈姗姗、高奇峰、金浙良、叶军、陈水明、孙琦宗、罗桥  | 
| 
 28  |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课程协同教学体系构建——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王华峰  | 
 杜海清、朱洪军、高生祥、丁长涛、邵树锋  | 
| 
 29  | 
 工业机器人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陈伟  | 
 杜海清、柯良、丁长涛、陈琼、周泽斌  | 
| 
 30  |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陈邢凯  | 
 刘丽霞、何彦虎、王爱敏、沈琦琦、张晓玲、王秦越、王娟、卢金挺、于函  | 
| 
 31  | 
 基于诊改的“三维五阶,内外联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路径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顾苗丰  | 
 方东傅、张玉杰、张金静  | 
| 
 32  | 
 新时代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张海丰  | 
 滕坤、王燕、许皖、尤伟静  | 
| 
 33  | 
 国际化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背景下的高职英语“三教”改革模式研究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陈一  | 
 周文婕、严挺、朱群怡、洪洋、刘梅丽、丁菲、凡、朱晓婕  | 
| 
 34  |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职孤独症儿童康复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王丹  | 
 刘敏、黄昭鸣、顾梦笔、易玲、周静、高薇薇、陈方川、郭丽红  | 
| 
 35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 
 胡敏  | 
 曹天一、符茜、金炜、段霄、徐军富、张伟坤、管玲芳、黄美玲  | 
| 
 36  |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路径研究  |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 
 卢奔宇  | 
 王秀萍、陈俊锋、徐伟强  | 
| 
 37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研究——以机械基础与应用课为例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仇高贺  | 
 夏志良、邓劲莲、王迪、陈标  | 
| 
 38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倪世明  | 
 王财、邵琦、项迪燕、张东华  | 
| 
 39  | 
 共同富裕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陆婷婷  | 
 朱峰、刘润民、徐晓燕、苏玥雯  | 
| 
 40  |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张满东  | 
 张满东、程舒通、谭梦娜、张学谦  | 
| 
 41  | 
 1+X证书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教”改革与实践研究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 
 郦丽华  | 
 严志嘉、李清平、曹林、傅晶瑶、吴薇薇、全华正  | 
| 
 42  | 
 对口帮扶文创产业实践基地建设对我省高职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的模式创新探索——以基地对藏族民居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例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 
 俞烨钢  | 
 费亚英、王琼、李晓、黄娇  | 
| 
 43  |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学习型大国建设的价值意蕴、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高玉英  | 
 郝焕香、肖苗苗、赵芝芝、祝悦、赵燕芝、于飞、杨桔  | 
| 
 44  |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马梓箐  | 
 张春玲、章静、刘保玲、张敏  | 
| 
 45  | 
 数字化背景下未来社区教育场景营造路径研究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许灿  | 
 沈坚、潘韵涵、吕安怡  | 
| 
 46  | 
 产教融合视域下烹饪专业终身教育支持路径探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烹饪系为例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杨骞  | 
 杜涵、李洋、邢春蕾、韩如雁、柴林  | 
| 
 47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英语延伸教学改革研究  | 
 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  | 
 申鹏云  | 
 张姝洁、廖璐姗、孟令质、陈伟扬  | 
| 
 48  | 
 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的角色分析研究  | 
 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  | 
 沈伊诺  | 
 沈伊诺、张紫娟、赵彬  | 
| 
 49  | 
 工业4.0时代背景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基于海天智能装备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张晓亮  | 
 翟志永、邱耀、陈兴、郭华恬  | 
| 
 50  | 
 基于学生认知行为特征的高考选考科目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柳小勇  | 
 张启明、曹瑜、应晓丹、黄晓娜、韩冬越  | 
| 
 51  | 
 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吴荣兴  | 
 郑东、张定华、胡成明、黄丽莉、周海涛、王恺豪、薛栋、唐新球、黄裕明、郑夏翊  | 
| 
 52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  | 
 王金艳  | 
 苏金荣、武志霞、樊继英  | 
| 
 53  | 
 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以宋茗白茶产业学院为例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  | 
 周娟  | 
 吴建平、唐超、杜梦虹  | 
二、高校继续教育类
| 
 序号  | 
 课题名称  | 
 申报单位  | 
 主持人  | 
 主要研究人员  | 
| 
 1  | 
 基于“双结合”教学模式的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 
 浙江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郑月锋  | 
 徐吉洪、潘明、唐晶、陈晓倩、陈权、童霞芳、张伟龙、谢明明  | 
| 
 2  |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数字化改革实践研究  | 
 浙江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钟加勤  | 
 夏珏玮、潘明、郑月锋  | 
| 
 3  | 
 高校继续教育管办督评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 
 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陈以海  | 
 刘兰兰、王立达、陈亮  | 
| 
 4  | 
 成人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人才实践能力继续提升研究  | 
 嘉兴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朱海燕  | 
 谢林明、张今朝、韩琼、王燕芳、王祯、丁建锋  | 
| 
 5  | 
 高层次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衢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倪成员  | 
 周兆忠、周建强、方兴、邓小雷、吴明明、徐惠敏、张学莲、朱建国、黄振华、许 云  | 
| 
 6  | 
 智能化时代个性化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宁波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海滢滢  | 
 阮东波、尹辉  | 
三、中职类
| 
 序号  | 
 课题名称  | 
 申报单位  | 
 主持人  | 
 主要研究人员  | 
| 
 1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师学院学生数字素养的框架模型研究  |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 
 张瑞娟  | 
 叶小燕、王海军、张贯虹、曹芳英  | 
| 
 2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技师学院办学定位研究  |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 
 唐锡军  | 
 姜力、唐维娜、秦冰、张弛承  | 
| 
 3  | 
 协作共同体创新团队基于OBE+CIPP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 
 杨鸿飞  | 
 俞婕、杨琼飞、简启玮、钟娜、潘利荷、唐林达、鲁晓阳  | 
| 
 4  | 
 “三融合·六步法·四举措”:基于COMET模型的技工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 
 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  | 
 卢丽俊  | 
 任妙芳、陈冬冬  | 
| 
 5  | 
 技术解码,专产前置:钳工实训课堂的创新实践  |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市临平技工学校)  | 
 丁超  | 
 王岗、莫国强(执笔)、叶赟、周超、何尧峰、李良艺  | 
| 
 6  | 
 产教深度融合下中职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市临平技工学校)  | 
 丁建新  | 
 陶婵婵、潘霞君、滕方敏、劳国明、沈凯强(执笔)、沈锁兰、谢国明、陈志能  | 
| 
 7  | 
 依托企业学区开展中职会计专业“轮岗晋岗”深化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  | 
 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  | 
 倪萍  | 
 沈铭铭(执笔)、叶燕群、王碧云、倪涵韵、洪晶晶  | 
| 
 8  | 
 “三味课堂”:中职英语绘本教学实践探索  | 
 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  | 
 蒋军海  | 
 章霞、何慧玉  | 
| 
 9  | 
 “脚尖上的诗韵”:基于钱塘江诗路的中职生诗词创学探索  | 
 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  | 
 黄志安  | 
 李珺、丁宏媚、陈引华、蒋军海  | 
| 
 10  | 
 共建·共进·共融:网络安全现场工程师学院育人策略的实践研究  |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张军辉  | 
 王姬(执笔)、林爽爽、徐吴、许忠亚、刘国强、方露洁、徐济惠  | 
| 
 11  | 
 技术嵌入与一体发展:数字赋能中职教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周亚波  | 
 沈元、王姬、任枫(执笔)、周立山  | 
| 
 12  | 
 产教融合视域下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2+3”课程创新实践研究  |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王姬  | 
 徐吴(执笔)、王芳、余挺挺、郑骏笙  | 
| 
 13  | 
 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路径的探究与实践  |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娄海滨  | 
 郦凯锋、张中景、顾伟明  | 
| 
 14  | 
 职业技能竞赛资源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以中职网络赛项为例  |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胡狄  | 
 任星羽、陈琴(执笔)、汪跃飞  | 
| 
 15  | 
 “岗课赛证”融合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目标问题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叶碧琼  | 
 朱琦晓(执笔)、陆梦青、俞佳玲、赵琦琼  | 
| 
 16  | 
 一专多能:基于校企协同的链式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王瑞君  | 
 忻琴飞、孙航雨、孟华霞、王成波  | 
| 
 17  |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公共音乐课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杨剑  | 
 冯朋员、张高峰、严肖平  | 
| 
 18  | 
 基于分层分类教学的中职艺术类专业教育实践研究  | 
 宁波第三技工学校  | 
 邱丹艳  | 
 闻旭拓、魏浩然、刘伊  | 
| 
 19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以赛促学”行动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 
 宁波第三技工学校  | 
 钱惠丽  | 
 赵亚星、陆巧、闻旭拓  | 
| 
 20  | 
 中本贯通培养网络技术现场工程师的制度困境与治理优化研究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张裕生  | 
 蔡央央、黄维英、戎晓蕾、王琪  | 
| 
 21  | 
 “产赛教融合”视域下的中职建筑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费杰  | 
 张立峰、叶丽、陆佳璐、汤金焕、王世雄  | 
| 
 22  | 
 双线并进、多岗循环:业财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胡巧儿  | 
 俞家辉、王曼娜、朱佳蕾(执笔)  | 
| 
 23  | 
 生态视野下中职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 
 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  | 
 苏东伟  | 
 李巧波、葛菲菲、姚露霞、任星羽  | 
| 
 24  | 
 多维融通:中职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陈海军  | 
 郑科薇、张王璐(执笔)、盛家敏、周旦盛  | 
| 
 25  | 
 指向职业精神的中职思政课程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林芳  | 
 欧丹春、俞晶晶、虞杰、周立冬、金剑芳  | 
| 
 26  | 
 “STILE”模式下中职Python课堂教学平台六年创新实践与实践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秦名敏  | 
 韩士杰、宋荷叶、徐航洋、诸毅铭  | 
| 
 27  | 
 基行业所需 创多维融合:跨境电商专业优质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陆梦青  | 
 郑可立、汪阳、朱琦晓、韩琦丹  | 
| 
 28  | 
 搭建“岗课赛证”育人体系优化中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周晓宇  | 
 李文英、牛静波  | 
| 
 29  | 
 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机械数控专业职业教育的角色与贡献分析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杨金杰  | 
 杨金杰  | 
| 
 30  | 
 “1+X”证书背景下中职财会专业的课堂与证书融合教学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沈文丹  | 
 赵敏敏(执笔)、李文英、杨敏霞  | 
| 
 31  | 
 产教融合视域下工作室集群建设的实践研究  |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陈伟  | 
 王明强(执笔)、谢坚、朱寅、许灼灼  | 
| 
 32  |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证岗”融合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  | 
 孔斌  | 
 徐敏、刘国柱、陈云、黄溢平  | 
| 
 33  | 
 “一体两翼、阶段推进”中职模具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孙立荣  | 
 李娜、陈松、魏璟  | 
| 
 34  | 
 “天使德育”:医护专业中职学校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温州护士学校  | 
 蒋峰  | 
 林留夷、宋展、陈伟军  | 
| 
 35  | 
 赋能、变革、辐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  | 
 温州护士学校  | 
 刘静  | 
 鲍肖(执笔)、金哨、游荣评、陈小君  | 
| 
 36  | 
 基于中职老年护理在线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  | 
 温州护士学校  | 
 陈琦  | 
 吴含荃、游荣评、季淑、潘娟娟、项素素、王微琴、钱甜甜、张晓晓  | 
| 
 37  | 
 大课程思政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研究  | 
 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  | 
 梅少敏  | 
 肖志坚、徐瀛瀛、苏忠仙、张吟、刘静  | 
| 
 38  | 
 基于产教融合乡村振兴视域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张晓晨  | 
 贾勇斌(执笔)、黄孙溪  | 
| 
 39  | 
 教学重构 虚仿赋能——VR实训系统在中职《客房服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探究  |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朱亮  | 
 谢圣飞(执笔)、刘小钦、邵晖、黄书河  | 
| 
 40  | 
 模块化·算法化·一体化:计算思维与评价改革双视角下中职数学实践“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索  |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徐新  | 
 叶文娟(执笔)、邵永杰、陈怡怡、祝娅娜、汪建俏  | 
| 
 41  | 
 三链˙四方˙五业: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以“百岛文旅产业学院”为例  | 
 温州市洞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黄丽燕  | 
 陈海伟、郑芳芳、柯文琴、黄云云、李丽丽、吴丹丹、魏涵  | 
| 
 42  | 
 数字化背景下中职教师个人成长困惑调查梳解研究  | 
 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 
 何国勇  | 
 叶艳艳(执笔)、陈旭淋、付娃娃、江德绪、赵育珺  | 
| 
 43  | 
 机电“岗课赛证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 
 江德绪  | 
 陈尔彪、李孟、胡建良、陈瑜、金剑、钟大为、支裕奔、倪静静、徐律、付娃娃  | 
| 
 44  |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具身学习课堂变革实践研究  | 
 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黄玮尔  | 
 金征宇(执笔)、林慧杰、金冬梅、陈月婷、赵嫄媛  | 
| 
 45  | 
 基于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农村中职学校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  | 
 陈蓓蓓  | 
 林秀国、谷余婷、沈晓燕、孙君如  | 
| 
 46  | 
 基于未来教育背景下的创客空间建设路径实践研究  | 
 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 
 曾淑萍  | 
 张锐、曾锋、花琴  | 
| 
 47  | 
 跨界学习:中职建筑装饰技术“融创五式”新样态研究  |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 
 徐晏菲  | 
 姚瑶,周芳,许韬  | 
| 
 48  | 
 中职建筑类专业“小鲁班”创客工坊建设研究  |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 
 郑强胜  | 
 陈文涛(执笔)、刘成保、孙林美、张继光  | 
| 
 49  | 
 中职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可视化”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研究  |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 
 吴运开  | 
 李翔、潘建锋、梅贤俊、周心怡  | 
| 
 50  | 
 四环三管:基于AI技术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 
 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  | 
 朱小虎  | 
 沈智涛、戴美玉、萧继豪、陈冬  | 
| 
 51  |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 
 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  | 
 李兰  | 
 蒋雯、顾颖娟、沈丽萍、严琳慧  | 
| 
 52  | 
 迭代升级:产教融合视域下未来导游的新养成研究  |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  | 
 沈民权  | 
 杨君毅、沈佳婷、凌万里、张文、桑晓磊  | 
| 
 53  | 
 兼顾个性与共性: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的研究  | 
 嘉兴技师学院  | 
 姚漪婕  | 
 周斌斌、孔晨晟、钱怿晖、高敏兰、赖善莉  | 
| 
 54  | 
 工匠精神视角下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职业品性”提升行动研究  | 
 嘉兴技师学院  | 
 戴淑飞  | 
 周婷(执笔)、谢默、姚漪婕、张晓燕  | 
| 
 55  | 
 数智赋能:中职院校智能财税人才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 
 刘娅南  | 
 刘娅南、王和丹  | 
| 
 56  | 
 “工作手册式”教材:指向复合能力培养的《会计技能》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探索  |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 
 沈琴锋  | 
 沈琴锋、陈丽梨、虞天瑶  | 
| 
 57  | 
 贯通培养体系下中职医药卫生专业“固本培元”育人模式  | 
 海宁卫生学校  | 
 顾忠强  | 
 姚婷(执笔)、董晓燕、沈孝丽、李海伟、陈燕、徐元智  | 
| 
 58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中药“活态传承”育人路径  | 
 海宁卫生学校  | 
 姚婷  | 
 沈孝丽、刘海霞、李旸、罗靖、张虹  | 
| 
 59  | 
 学科地图:中职英语“单元整体”学习路径研究  | 
 海宁技师学院  | 
 王立群  | 
 薛超、朱琳、於莉、王洁莹、陈辉  | 
| 
 60  | 
 具身赋能:文化自信背景下导游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 
 海宁技师学院  | 
 张文  | 
 程锋、张慧、张东、洪静、陈思佳  | 
| 
 61  | 
 共赋共富:中职省域联动非遗传习的实践研究  |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 
 寿斌杰  | 
 徐黎、汪静、周扬、倪国锋、鲍仙军、朱盈、陈建伟、吴恬等10人  | 
| 
 62  | 
 技工院校集成电路专业群“校院”协同共培共育教学研究  | 
 海宁市集成电路技术学校  | 
 崔启威  | 
 潘晓刚、潘洪亮、刘昆、史郑琳  | 
| 
 63  | 
 九味浸学:中职生“英烹学习营”三力进阶新探索  | 
 海盐县理工学校  | 
 刘俊源  | 
 刘俊源、潘云杰、朱琳、罗丹平  | 
| 
 64  | 
 盐途拾遗:地方元素融入中职美术的路径研究  | 
 海盐县理工学校  | 
 范喆  | 
 范喆、卫燕、高满波、魏国玲、沈佳婷  | 
| 
 65  | 
 数据驱动:信息化背景下“6+3”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海盐县理工学校  | 
 蔡云霞  | 
 蒋飞华(执笔)、张海平、董翊迪、吾群伟  | 
| 
 66  | 
 基于数字画像的中职生综合素养精准评价研究  | 
 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  | 
 杨晓  | 
 徐晋谦、吴晓波、沈灏、虞勤超、吴敏伟  | 
| 
 67  | 
 双育三究、四步六能:中职《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研究  |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沈张迪  | 
 姜晶、吕家锦、蒋怡斌、田娟娟  | 
| 
 68  | 
 促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区域协同支持模式实践与研究  |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郭亚东  | 
 姚雁、吴英姿、商继敏、程春容、徐晨成  | 
| 
 69  | 
 “两支撑 双融通”中职护理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研究——以《老年护理》课程为例  | 
 桐乡市卫生学校  | 
 杨建芬  | 
 沈永利、计亚萍、裘奕嘉、沈丹宇、沈亚平、彭辰  | 
| 
 70  | 
 四“融”四“聚”:新时代中职学校“党建+N”育人路径研究  | 
 桐乡市卫生学校  | 
 冷晓梅  | 
 杨林峰、王静慧、时会、吕清  | 
| 
 71  | 
 “1+X”下中职老年护理“三精准”学护结合课堂设计与实践  | 
 桐乡市卫生学校  | 
 计亚萍  | 
 杨建芬、王宇、陆银、彭辰、韩丽雅、时会  | 
| 
 72  | 
 三阶三匠:中职劳动教育与中药学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 
 桐乡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 
 吕清  | 
 黄强、王静慧、杨孝燕、张利华  | 
| 
 73  | 
 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中职电商专业数字技能型人才培育策略研究  |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 
 宋海鸥  | 
 方志坚、李诗、张卓异、王潮、李真、马小龙  | 
| 
 74  | 
 基于“岗课赛证”的中职机械专业数字化能力课程建设  |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 
 汤叶飞  | 
 宋涛、徐斌、朱鹏英、罗静妮、姚志恩  | 
| 
 75  | 
 基于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三课同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 
 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 
 黄迪艺  | 
 闵惠敏、刘学敏(执笔)、朱瑛、金笑、周婕、周扬刚  | 
| 
 76  | 
 提质培优视域下非遗手工缠花编织课程实践研究  | 
 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 
 吕平凡  | 
 张冰筠、茅旭东、金晓雯、管惠芳、王潇旭  | 
| 
 77  | 
 中职一线教师幸福感提升路径研究  | 
 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 
 俞林生  | 
 吴佳妍、李素珍、费永军  | 
| 
 78  | 
 基于职校专业优势的县域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安吉技师学院)  | 
 戴家平  | 
 蔡永伟(执笔)、韩婷婷、俞玮、李鑫、张敏  | 
| 
 79  | 
 三维六全:新媒体时代中职电商双创教育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 
 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李晓琳  | 
 谈施婧(执笔)、宋冬冬、姚宏、沈丹燕  | 
| 
 80  | 
 工学一体化视角下中职数控车工作页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朱祖强  | 
 吴铮(执笔)、胡晓锋、陈鸿叔、施国扣、徐中辉、王颖斌、张昱平  | 
| 
 81  | 
 基于创客教育教学的中职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 
 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王琦英  | 
 沈柏民、宣根伟、钱昕、黄宇、朱祖强、王颖斌  | 
| 
 82  | 
 “产教融合+群内融通”下现代商贸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的实践与探究  | 
 长兴技师学院  | 
 余奇  | 
 朱卫坚、葛形形、鄢甜甜、陈敏敏  | 
| 
 83  | 
 政行企校共育集成电路技能人才的实践研究  |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  | 
 焦大伟  | 
 陈杰、黄苏燕(执笔)、宋淇  | 
| 
 84  | 
 专美融合视域下“五阶递进 虚实一体”非遗课程的开发研究——以《创意手工扎染》为例  |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 
 刘金凤  | 
 沈兆钧(执笔)、丁飞飞、王飞、郁魏魏  | 
| 
 85  | 
 职业院校开发基于乡土文化的项目式职业体验活动的实践研究  |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 
 谢勤阳  | 
 吴青清(执笔)、谢峰、刘金凤、吴培芳、傅美玲  | 
| 
 86  | 
 三全育人背景下五育并举的积极育人教学技能提升实践研究  | 
 绍兴艺术学校  | 
 周珊珊  | 
 劳炳杏、俞香芬、何晓丽、张攀攀、刘翔、杨晓燕  | 
| 
 87  | 
 基于核心能力的1+X老年照护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 
 绍兴护士学校  | 
 周桂兰  | 
 俞莉、周溢彪、周玉玲、李影倩、石佳茹、宋金琦  | 
| 
 88  | 
 以基于OBE成果导向的“小微农户农产品包装改造”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上虞技工学校)  | 
 倪亮节  | 
 孙艺凌、吕科桦、汪鑫洁、任政、张文、商虹  | 
| 
 89  | 
 中职机械融合性实践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郑利荣  | 
 郑利荣、沈锋、陈华刚、金婷婷、屠玲芳  | 
| 
 90  | 
 能力认证+三阶递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  |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姜松  | 
 李波、王首娟、朱维娟、沈锋、姜松  | 
| 
 91  | 
 基于赛教融合的中职园林技术专业“虚景-微景-实景”三景教学模式研究——以《庭园工程施工》课程为例  | 
 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 
 刘柏炎  | 
 俞赵剑(执笔)、傅雨露、吴阳阳、程建利、孙锦、倪超琦  | 
| 
 92  | 
 数字化背景下中职融媒体教材的开发实践研究——以幼儿保育歌唱学科为例  | 
 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 
 王含楚  | 
 徐狄琼(执笔)、张艳、张劼、赵曼、陈淑霞  | 
| 
 93  | 
 基于黄炎培教育思想的中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  | 
 诸暨技师学院  | 
 徐巧美  | 
 徐巧美、寿晓峰、宋海军  | 
| 
 94  | 
 职普融通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传统文化+技能+创新”初探  |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 
 孙琪  | 
 钱佳音(执笔)、叶阳春、屠彩燕、裘露、陈杨  | 
| 
 95  |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数学和专业技能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史军益  | 
 俞良芳(执笔)、童颖  | 
| 
 96  | 
 中职茶旅融合创新课程开发实践  | 
 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安吉  | 
 钱佳(执笔)、张玲丽、吕倩、杜凯莲、姚爽  | 
| 
 97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与行业需求对接策略研究  | 
 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郑虹燕  | 
 周浙尔,朱琳、竺琦、沈芳、李铃潇  | 
| 
 98  | 
 农村职业学校“三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新昌技师学院  | 
 何坚锋  | 
 丁烨鑫(执笔)、张慧奇、李亚龙、梁毅栋、章铠璐、徐佳妮、徐焕军、吴孝鋆、梁国钦、叶建国  | 
| 
 99  | 
 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的路径研究——以“互联网+”为例  | 
 新昌技师学院  | 
 沈骅  | 
 徐佳妮(执笔)  | 
| 
 100  | 
 “双精准”育人视域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展路径与育人实践研究  |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 
 蔡立锋  | 
 应建明、许云珍、董其炜、谢志平、欧才学、虞佳  | 
| 
 101  | 
 技工院校《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 
 张铃艳  | 
 王吉敏、何思航、吕梦丹、王靖  | 
| 
 102  | 
 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学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某“双高计划”中职学校为例  | 
 浙江商贸学校  | 
 郑立平  | 
 郑立平、郑骏、方蓉、高蓓蓓、吴贝佳、朱政  | 
| 
 103  | 
 黄炎培职教理念对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和价值  | 
 浙江商贸学校  | 
 张文蒙  | 
 黄强、范虹邑、张徐昕、罗学艺、成晓丽、赵宗林、  | 
| 
 104  |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宪法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研究  | 
 金华实验中学  | 
 范晓贞  | 
 汪爱萍、曾锡江、白牧云  | 
| 
 105  | 
 泛学制背景下中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循环建设策略研究  | 
 金华实验中学  | 
 俞秀玲  | 
 施飞云、曹雨婷、方勇  | 
| 
 106  | 
 校际合作下的中本一体化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 
 金华实验中学  | 
 徐建军  | 
 郑琳颖(执笔)、李茂森、徐向阳、陈倩倩  | 
| 
 107  | 
 “虹数字 弘教育”——校园数字虹架构体系下的非遗传承研究  | 
 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 
 吴文军  | 
 陈峥峥(执笔)、叶走霄、吴利平、黄佳  | 
| 
 108  | 
 基于“花韵”文化的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教育途径研究  | 
 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 
 林阳慧  | 
 吴文军、詹家林、章雯姬、宋晓红  | 
| 
 109  |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中职机械识图分层作业设计  | 
 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 
 余启伟  | 
 余启伟、钱姬君、方旭磊、徐文龙、许斌斌  | 
| 
 110  | 
 中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 
 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李钊  | 
 卢晓宁、王光兆、张国红、朱孝平  | 
| 
 111  | 
 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名师工作室行动研究  |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 
 成佳梁  | 
 冯国英、朱海燕、周春喜、杨晓伟、赵菲菲  | 
| 
 112  |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研究——以“中本一体化”学制中音乐教学标准为例  |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  | 
 方蔚  | 
 李秋莎、蒋东格、李梦思、宋妍  | 
| 
 113  | 
 汽修专业“双师队伍”建设之“企业师傅”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  | 
 陈安  | 
 黄昌周、王宇超、黄丽仙、任鑫  | 
| 
 114  | 
 基于“五链场”的中职设计加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兰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 
 王长辉  | 
 李双彤(执笔)、张国红、叶成龙、管志文、叶红庆  | 
| 
 115  | 
 劳模精神引领下的中职生沉浸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 
 兰溪市中德职业教育集团  | 
 孟志  | 
 范贺平、何珊、童兰娟、余悉英  | 
| 
 116  |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服装设计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  | 
 东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 
 游静  | 
 杨海波(执笔)、吴洪军、单柳红、刘芳、毛明霞  | 
| 
 117  | 
 探索长学制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 
 周美巧  | 
 陈嘉兴(执笔)、胡桂兰、吕志荣、吕常明玥、邵建珲、陈超杰、陈钰、赵晶晶、王尚芬  | 
| 
 118  | 
 基于能力标准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间学习成果的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研究  |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 
 王伟  | 
 胡赞、彭洪雨、李永振、陈健、李小鹏、邹鹏  | 
| 
 119  |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数字教育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  | 
 浙江省衢州工商学校  | 
 杨君毅  | 
 桑晓磊、周俊雯、吴斌、廖书颖、凌万里  | 
| 
 120  | 
 “双高”建设视域下中职体育“三教”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 
 浙江省衢州工商学校  | 
 陈瑛  | 
 李梦莹、童建文、许典  | 
| 
 121  |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及管理个案研究——以衢州中专幼保创新团队为例  |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 
 童建华  | 
 江利增、周晓丹、吴亚琴  | 
| 
 122  | 
 理实·融通·筑构:中职生心理韧性、共情对心理危机征兆调节模型的构建及干预研究  |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 
 徐凌志  | 
 郭婷(执笔)、李茂泽、郑洲洋、王龙女  | 
| 
 123  | 
 重构·融合·共促:中职专业课“岗位式”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 
 李茂泽  | 
 毛奇海(执笔)、何秀英、毛龙琴、姜露  | 
| 
 124  | 
 浅析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 
 浙江省衢州旅游学校  | 
 张志鑫  | 
 严久官、于晓丽、张燕、徐善群、胡开良  | 
| 
 125  | 
 技能共富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生态的构建与实践  | 
 常山技工学校  | 
 方俊  | 
 马泽民、杜成龙、黄青霞、姜剑波  | 
| 
 126  | 
 “千万工程”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推动“职教共富”实践探索  | 
 舟山航海学校  | 
 刘要  | 
 王松杨、袁峻、梁艳波、吴剑锋、范名玉、刘素银  | 
| 
 127  | 
 “数字化”中职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舟山航海学校  | 
 沈俊杰  | 
 梁艳波、沈俊杰、傅王霞  | 
| 
 128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职海洋文化模拟导游课程创新实践  | 
 舟山旅游商贸学校  | 
 魏君名  | 
 虞燕芬、杨黎、乐肖穗、周倩、刘俊、李云云、兰鹭、徐娟  | 
| 
 129  | 
 “红色教育领跑者”:中职学校党建品牌建设校本化实践与研究  | 
 舟山旅游商贸学校  | 
 陈恒波  | 
 刘俊、杨波、范波达、任哲莹、周泽民  | 
| 
 130  | 
 基于大概念的中职训练日志跨学科应用实践  | 
 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 
 刘国华  | 
 李建飞、吴凯龙、王坚海  | 
| 
 131  |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机制的实践探索  | 
 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戴晓波  | 
 张萧、梁馨伊、徐宁、蒋继华  | 
| 
 132  | 
 以数字赋能创新中职学生职业潜能优势评价模式的研究  |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 
 郑良辉  | 
 蒋慧娇、陈亮、闫素倩、苏英林  | 
| 
 133  | 
 五育并举下创新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五育融合”育人评价模式的研究  |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 
 蒋慧娇  | 
 郑良辉、戴佳怡、高婧婧闫素倩  | 
| 
 134  | 
 “岗课赛证”融通视阈下中职汽修递进式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金妙祥  | 
 郭恩来、梁钢、张明文、周正川、王健、郭一民  | 
| 
 135  | 
 市域泵产业产教联合体视域下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 
 马驹  | 
 章丹华、王岗、潘伯康、陶慧、戴雪华、洪益辉、张俊、张富强、陈龙明、庄诚羔、瞿静浩  | 
| 
 136  | 
 中职烹饪专业“三阶五维”融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 
 莫建斌  | 
 郭文丹、王岗、李丹琴、阮斌杰  | 
| 
 137  | 
 中职“四位一体”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探究  |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余贤相  | 
 陈丽华、张巧萍、周朝阳、吴燕山、娄明东、张奎、郭磊  | 
| 
 138  | 
 三融合+双培养+双提升: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张奎  | 
 陈丹青、郑光辉、倪中勇、周斌、陈宏英  | 
| 
 139  | 
 5C协同: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与实践  |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吕计燕  | 
 林才珺、林俐安、周朝阳、朱勤、倪中勇、谢磊  | 
| 
 140  | 
 中职语文思辨型情境类作文教学探析  |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 
 蔡萍  | 
 庄建阳、吴倩、冯灿、贺旭瑶、徐浩  | 
| 
 141  |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构建研究  | 
 丽水市中科技工学校  | 
 胡杨威  | 
 刘建忠、王博、寿王锋、王翼  | 
| 
 142  |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传递非遗传承、助推特色产业”的实践研究  |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 
 叶孟军  | 
 张长友、杨江鹏、叶秋玲、陈智华  | 
| 
 143  | 
 “双线融合,一体培养”剑瓷专业区域中高职一体人才培养“县域分校”实践研究方案  |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 
 张长友  | 
 叶孟军、吴忠平、瞿周魏、曾燕珍  | 
| 
 144  | 
 “职业核心能力”视域下石雕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实践研究  |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 
 徐艺倩  | 
 白雪梅、潘科峰、姚冰冰、江雪青、杨梦霞  | 
| 
 145  | 
 基于“岗“课赛证”的中职烹饪《冷菜制作》教学融通实践研究  |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 
 曹慧平  | 
 季叶蒸、郑继祖、叶良、严苏、夏晓晓  | 
| 
 146  | 
 面向乡村振兴的电商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 
 郭蕾蕾  | 
 白雪梅、孙鑫、武芳芳、王頔、刘婷婷、陈静雅、项杰兴  | 
| 
 147  |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平民观与价值共创的内在逻辑、基本经验及现实路径  | 
 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  | 
 叶行铨  | 
 曹荐科、吴红妹、叶柏君、吴连峰  | 
| 
 148  | 
 数智化时代职业教育融入全民终身学习的建设路径研究  |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蒋礎伊  | 
 麻锦霞、尚映汝、田柯霞、施俨胤  | 
| 
 149  | 
 数智破冰:中职美术鉴赏“三链六微”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 
 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  | 
 齐日昆  | 
 胡伟建、蔡伟峰、胡苏丽、楼佳  | 
| 
 150  | 
 三接融合 四高一专:电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 
 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  | 
 楼佳  | 
 齐日昆(执笔)、李玲、胡苏丽、王益娟  | 
四、社区成教类
| 
 序号  | 
 课题名称  | 
 申报单位  | 
 主持人  | 
 主要研究人员  | 
| 
 1  | 
 学在西湖: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善美社教”模式的区域实践  | 
 杭州市西湖区社区学院  | 
 蒋晓  | 
 何彩琴、王晓玲、余飞、姚威、谢青、周小玉、寿何垠、吴利铭、王国桥  | 
| 
 2  | 
 共富直通车: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成校高质量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培训模式的研究  | 
 杭州市西湖区社区学院  | 
 王亚萍  | 
 骆建富  | 
| 
 3  | 
 五共五学:“乐荷家”全龄段幸福学堂建设的实践研究  | 
 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  | 
 张西琴  | 
 马岚、戚亦平、吴国伟、周化胜、牛娟  | 
| 
 4  | 
 五学共举:区域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 
 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  | 
 陆玥娟  | 
 李为民、周剑(执笔)、孙丰艳、杨纯、王晓蓉、韩丽娜  | 
| 
 5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成校智能终端的课程设计  | 
 宁波市鄞州区城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方维  | 
 毛如兄、李云祥、杨芳  | 
| 
 6  | 
 偏远山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研究  | 
 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柯国柱  | 
 徐显明、冉艾、华远军、黄武忠、谢嫣芬  | 
| 
 7  | 
 校村合作,以产业艺术促进“乐居型”未来乡村建设的研究  | 
 宁波市镇海区庄市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 
 陈静  | 
 严永均、许静艳、沈吉梅、吴戏贤、郭诚军  | 
| 
 8  |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成人学校优秀科研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 
 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 
 诸海江  | 
 刘奇华、严永均、徐立宏、罗彤彤、李苏维、郑芬芬、许静艳、邵蓓娜  | 
| 
 9  | 
 社区教育助力现代工业社区产城人文融合型发展的实践研究——以灵峰工业社区为例  |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成人学校  | 
 史孟艳  | 
 傅春燕、林瑞宁、袁利茹  | 
| 
 10  | 
 “渔”兴乡村 研学传承:地域非遗课程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 
 象山县社区学院  | 
 张荆萍  | 
 张林杰(执笔)、李强辉、丁建东、范小娟  | 
| 
 11  | 
 社区干部教育高质量课程体系研究  | 
 温州开放大学  | 
 潘迪  | 
 谢瑞霞、胡剑波、潘成峰、潘佳佳  | 
| 
 12  | 
 “五链融合”: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  | 
 温州开放大学  | 
 潘佳佳  | 
 胡珍薇、蔡海鸣、余婷、林宸辰、潘迪  | 
| 
 13  | 
 校村联动:山区共富新农人培育的实践探索  | 
 余姚市鹿亭乡成人学校  | 
 赵方尧  | 
 郑诗波(执笔)、张光耀、吴飞威、陈家铭、戴爱娟  | 
| 
 14  | 
 共生理论视阈下老年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 
 浙江开放大学瑞安学院  | 
 戴永武  | 
 徐凡弟、戴小云、张娜、虞臣杰、苏中祥、林权金  | 
| 
 15  | 
 基于数字技术的婴幼儿成长测评研究  | 
 永嘉社区学院  | 
 滕益清  | 
 谢海丹(执笔)、章苗苗、于辉、张晓霞、翁志奔  | 
| 
 16  | 
 “四通一融”——嘉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策略研究  | 
 嘉兴市教育局  | 
 唐一村  | 
 陈思思、王居峰、马佳峰、蓝忠华、孟广斐  | 
| 
 17  | 
 开放大学数字赋能教育共富研究  | 
 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  | 
 金杰  | 
 寿明鹤、袁凤燕、全平  | 
| 
 18  | 
 “一老一小”构建双减背景下社区教育全龄服务体系研究  | 
 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  | 
 寿明鹤  | 
 钟赟、金杰、全平  | 
| 
 19  | 
 县级开放大学助力教育共富的路径研究  | 
 平湖社区学院  | 
 丁利娟  | 
 张喜峰、袁凤燕、钱海英、顾嘉伦、金杰、吴舟  | 
| 
 20  | 
 多元˙自选:老年学校“模块化课程”开设的实践研究——以新仓镇老年学校为例  | 
 平湖市新仓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吴爱连  | 
 董红梅、俞金平、王祖悦、陆冬英、黄伟慧、邓中肯、黎乐观  | 
| 
 21  | 
 优秀社区文化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与探索——以平湖市独山港镇为例  | 
 平湖市独山港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郭东良  | 
 金亚军、金赟、陆金平  | 
| 
 22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 
 平湖市独山港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金亚军  | 
 郭东良、魏雪琦、陆海华  | 
| 
 23  | 
 “双减”大背景下社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实施研究  | 
 海宁市海昌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姚伟东  | 
 田继红、范雄娟、刘芳、朱丽萍  | 
| 
 24  | 
 精准培训,提高乡镇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性——以海宁市斜桥镇为例  | 
 海宁市斜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吴晓华  | 
 付益超、裴新华、张振华、陈陆辉  | 
| 
 25  | 
 老年教育示范学校的品牌建设与宣传策略研究——以吴兴区织里镇老年学校教育实践为例  | 
 吴兴区织里镇老年学校  | 
 施建荣  | 
 施建荣、冷兆亮、秦荣翔、亓皓楠、沈明霞  | 
| 
 26  | 
 家庭场域下代际学习影响机制研究——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例  | 
 德清县武康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潘芬儿  | 
 陈小龙(执笔)、金佩娟、张丹、沈友昌、王小信  | 
| 
 27  | 
 打通一公里: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老年教育进驻文化礼堂的实践研究  | 
 德清县新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嵇琴英  | 
 杨洪亮、夏晓昌、任根法、林仁纪  | 
| 
 28  | 
 新时代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教育“五步法”的研究与实践  | 
 德清县乾元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丁卫耿  | 
 毛建政、潘利萍、詹永娣  | 
| 
 29  | 
 “云上学堂”助力乡村老年数字化学习实践与研究  | 
 长兴县和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李祖斌  | 
 董小东、吴良盛、邱小平、吴良盛  | 
| 
 30  | 
 县级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以绍兴市社区教育为个案  | 
 浙江开放大学上虞学院  | 
 戴关云  | 
 朱伟平、吴亚琳、俞海燕  | 
| 
 31  | 
 基于心流理论视角的老年教育课程重构研究——以衢州老年开放大学为例  | 
 衢州开放大学  | 
 徐元红  | 
 王悦、王沁清、王宽、郭然  | 
| 
 32  | 
 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浙江山区未来社区(乡村)教育场景构建路径研究  | 
 衢州开放大学  | 
 何苗  | 
 何晓红、王宽、陈虎  | 
| 
 33  | 
 岗·课·融·创: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的行动研究  | 
 浙江开放大学龙游学院  | 
 祝土梅  | 
 黄璜(执笔)、姜柳新、刘犁、徐红国  | 
| 
 34  |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研究  | 
 龙游县社区学院  | 
 姜柳新  | 
 陈美楠、方云娟、钟志红、徐南燕  | 
| 
 35  | 
 社区“代际融合”互助养老模式实现路径研究  | 
 东阳市南市街道成人技术学校  | 
 吴倩媛  | 
 严菁(执笔)、贾军民、宁玲、张建鸿、何佳  | 
| 
 36  | 
 正念教育与社区老年教育融合探究  | 
 磐安县安文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 
 施慧飞  | 
 陈栋、陈天宝、卢红亮、胡王强  | 
| 
 37  | 
 依托社区教育资源拓宽劳动教育场域的实证研究——以浦江县杭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农”教育研学课程为例  | 
 浦江县杭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葛淑萍  | 
 陈晨(执笔)、魏盛磊、杨雯、赵航圳  | 
| 
 38  | 
 浦阳社区教育:论教师融入社区工作的特色与意义研究  | 
 浦江县浦阳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贾巧玲  | 
 吴珏(执笔)、潘琴、陈燕萍、黄凯  | 
| 
 39  | 
 “文化礼堂+”融入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塑造的策略探究  | 
 浦江县檀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余媛  | 
 张海越(执笔)、张颖、俞伟胜、金秀丽  | 
| 
 40  | 
 时序链:以“家”为核心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创新  | 
 浦江县郑宅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朱德胜  | 
 杨秀、陈优丽、黄小青、宣优南、郑鹏程  | 
| 
 41  | 
 深入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全新的农村社区教育场景  | 
 浦江县前吴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王国刚  | 
 肖亦炀、周庆伟、张小蓉、刘秋霞  | 
| 
 42  | 
 社区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研究——以培训网络智能购物,优化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为例  | 
 浦江县前吴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周庆伟  | 
 郑娟(执笔)、王国刚、徐登宾、张晶晶、朱燕如  | 
| 
 43  | 
 石头画特色学校成人继续教育与共同示范区创新人才培养  | 
 浦江县虞宅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倪玉双  | 
 黄晨晨(执笔)、江爱群  | 
| 
 44  | 
 依托社区篮球项目促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实践研究  | 
 浦江县白马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倪成奇  | 
 洪承军、陈云丽、鲍淑云、黄鹏鸿  | 
| 
 45  | 
 曲湖乐学:智能化背景下乡村老年教育新模式探究  | 
 武义县泉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徐建  | 
 徐青莉、陶健美、叶礼华、朱晓辉  | 
| 
 46  | 
 “职成协同、信息赋能”教育服务杨家村裘皮产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 
 余姚市朗霞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 
 唐定尧  | 
 王燕、王国章、王克勤、叶雅清、干品钦  | 
| 
 47  | 
 智能化老年课堂“三阶四维”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以金华老年开放大学为例  | 
 金华开放大学  | 
 董梁  | 
 章肖、张徐昕、沈俊杰  | 
| 
 48  | 
 乡村振兴视域下“职成协同”赋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金华市汤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周金明  | 
 陈娟璐(执笔)、戴彦奕、夏珺超、程峥  | 
| 
 49  | 
 打造社区剪纸非遗力 焕发千年古城新动能——社区学校剪纸等非遗课程建设与古镇文化融合的实践和研究  | 
 永康市芝英镇社区学校  | 
 何家岳  | 
 徐晓鹏、吕慧萍、吴吕欣、翁华杰、胡龙坤、陈晶莹、雷芬  | 
| 
 50  | 
 乡村辅导员制为基础的社区教育赋能乡村共富的实践与研究  | 
 兰溪市马涧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舒鹏程  | 
 舒鹏程、张璟、周灵、李新华、陈英杰、成敏  | 
| 
 51  | 
 凭借好风力,成就共富愿——义乌市福田街道社区学校成人继续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策略优化研究  | 
 义乌市福田街道社区学校  | 
 金益民  | 
 熊夏初、陈桂珍、傅秀群(执笔)、施晓娥  | 
| 
 52  | 
 整合资源视角下校村协同活跃文化礼堂的行动研究  | 
 磐安县新城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 
 陈志良  | 
 陈志良、羊妙爱、陈代高、施双岭  | 
| 
 53  | 
 共同富裕视阈下成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舟山为例  | 
 舟山开放大学(舟山蓉浦学院)  | 
 盛慧娟  | 
 史方敏、高虹、郭颖  | 
| 
 54  | 
 终身教育视域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 
 台州开放大学  | 
 张乐  | 
 沈晓宇、丁亚萍、蔡静  | 
| 
 55  |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老年教育转型路径研究  | 
 台州社区大学  | 
 沈晓宇  | 
 张乐、李之怡、尹佳琪、丁亚萍、范正辉  | 
| 
 56  | 
 新农村背景下借用项目式学习助推社区家庭教育的研究  | 
 椒江区前所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徐丽珍  | 
 唐传建、项春芳、李景峰、杨芬、李庆杰  | 
| 
 57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女性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 
 浙江开放大学三门学院  | 
 何贤东  | 
 林莎莎、陈英宋、郑晓、奚斌斌  | 
| 
 58  | 
 走新走心: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1+4+X运行机制研究  | 
 三门县健跳镇社区学校  | 
 梅光服  | 
 黄锐、赖远航、李新江、齐俏婷  | 
| 
 59  | 
 县级开放大学参与服务当地社区音乐教育的路径研究  | 
 浙江开放大学松阳学院  | 
 王晓霞  | 
 赖松平、陈樟明、翁伟红、包朝军、王静霞  | 
| 
 60  | 
 开放大学服务社区家庭教育机制建设研究  | 
 浙江开放大学松阳学院  | 
 蔡志刚  | 
 朱德飞、王佳桐、赖松平、包和平、包朝军  | 
| 
 61  | 
 成人教育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研究  | 
 庆元县成人职业技术学校  | 
 吴宇珍  | 
 吴达文、吴思满、练端军、阙程花、刘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