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匠心·创想未来
——记嘉兴建校建筑艺术系“我的家”专业教学成果展
时间:2025-06-02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在校园的时光回廊里,青春的脚步即将迈向新程。从灵感乍现的微光,到作品落成的璀璨,每一步都饱含着成长的坚韧与执着。这是一场创意与智慧的交融,是青春与梦想的碰撞,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毕业设计世界,感受那份独特魅力。

为秉持“让美活起来”的建筑艺术系特色品牌文化,培养“理论+实践”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建筑艺术系组织22级毕业班学生围绕“传承与创新”主题,开展了一场专业综合实践活动。本次“我的家”专业教学成果展汇聚了建筑装饰技术、古建筑修缮和艺术设计与制作三大专业共240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专业实训课程和掐丝画选修课的百余件设计作品。此次展示活动是对毕业班的学生一次专业能力的集中检阅,更是一场关于美的实践与探索。

生活之美·建筑装饰点亮空间灵魂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实践活动是一场生活美学重塑之旅。徐晏菲和胡逸舟两位老师担任了22装饰大专1—4班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学生们依托宿舍、老年公寓和非遗民宿三大主题,分组开展项目设计。宿舍设计从学生需求出发,融合青春活力、温馨氛围与科技元素个性化布局,打造颜值与实用兼具的 “梦想栖息地”;老年公寓以人文关怀为核,从无障碍通道到适老化家具,搭配暖调空间与开放活动区,筑就安全温馨的晚年港湾;非遗民宿则将刺绣等非遗工艺融入软装,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美学碰撞,让传统文化在居住空间中焕发新生。

文化之美·古建筑修缮再造宋韵山水

古建筑修缮专业实践活动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22古建大专班的学生在姚瑶老师的带领下,以宋代山水画为蓝本,将宋代山水画中的层峦叠嶂转化为庭院叠石理水,小桥流水流淌成曲廊飞虹。从斗拱榫卯的模型搭建、青砖黛瓦的材质复刻,到园林空间的叙事性布局,每个细节皆是对画作的当代诠释,让历史文脉在三维空间中绵延。当《早春图》的春景在数字建模中复苏,当《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嵌入亭廊,传统文化基因正在一砖一瓦间苏醒。

非遗之美·艺术设计传承匠心文脉

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活动以非遗文化为灵感内核,22艺术大专班的学生分成11小组,在周芳老师的带领下,探索传统文化商业赋能、公益传播与文化传承中的全新生命力。四个小组与真实商家合作,将非遗元素融入商业场景:为非遗糕点设计提取祥云纹样的 IP 形象,萌趣造型搭配古韵包装;火锅店文创把皮影、剪纸艺术融入餐具与装饰,让食客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七个小组重构非遗文化元素创作,如将传统图案与敦煌元素运用到软装设计中,古为今用。从草图构思到视觉设计呈现,各小组全方位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让古老技艺在现代设计中绽放独特光彩。

此次建筑艺术系专业综合实训活动学生们通过手工模型、微景观制作、文创产品与展板设计呈现设计作品。22级的学生们历时三个月的打磨,用三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严谨细致的态度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设计答卷。有同学说“专业综合实训,像一场充满挑战的实战演练,是将理论课本上的知识转换为了现实的工作流程”。有的同学说:“专业能力不仅是单兵作战的实力,更是融入团队、互补共进的智慧。”更有同学说:“看到作品的落地,我终于理解了实训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更加深入掌握职业技能,让自己走向更加扎实的未来。”

一件件精致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将设计美、制作美学、文化美学相融合的不懈追求,深入推进了建筑装饰与艺术,古建与园林相融合的专业结构体系。在设计中,通过创意表达与技艺传承,展现各个专业的独特魅力。今年的设计作品更是在创新实践中探索数字化、智慧化和未来化发展新范式,将设计作品深度融合前沿技术,实现专业能力的全面进阶,用设计语言诠释对行业的责任与担当。(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