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研究发现,儿童美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然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乡村美育处在教育生态的“洼地”。为助力“两个先行”,以及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五育并举”的方针,常山县积极在全县域试点创建儿童美育学习空间,将“儿童+美育+未来社区”有效融合,打造社区教育新品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西第一门户”注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预期目标:
(1)通过社区课堂、夏令营的开展填补乡村儿童周末和寒暑假时间无处可去的空白,提升儿童的精神世界。
(2)为孩子提供在社区的第三学习空间,营造安全、信任的场域和氛围,促进师生平等交流,让孩子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更好地认识自己、合作学习。
(3)促进参与项目的教师对美育和儿童有更深的理解和持续探索学习的愿望,更有能量陪伴、更有方法引导儿童。
二、实施进展
常山儿童美育学习空间通过试点开展、模式复制、全面覆盖的方式推进实施。
(一)开启阶段
2020 年 10 月,“常山社区学院”和“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美育项目落地,共同探索常山县乡村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将美育课堂从校内延伸到社区,全周期支持乡村儿童的成长,第一个“社区儿童美育课堂”在常山县白石镇启动;2021年7月,“常山未来社区儿童美育学习空间”被列入全省未来社区教育场景构建试点项目。
(二)推广阶段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经过一年的探索后,“社区儿童美育课堂”从白石社区走向其他4个乡镇社区,包括芳村、金川、同弓、天马,白石模式得到了小范围推广;截至2022年年底,该项目在全县域范围内落点14个乡镇社区。
三、主要特点
(一)借势发展,优化和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多年来,常山县社区教育基础较薄弱,在全省全面营造高质量建设富有浙江特色的未来教育场景、加快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下,县委县政府借势出击,迈出社区教育新步伐。
1、出台制度
2021年5月,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试行)》(常政办发〔2021〕35号),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强化职责定位。
2、资源共享
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场地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共享、平台共享,打破原有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的局面,形成合力。
3、组建队伍
2021年8月,县教育局从全县教师队伍中选聘14名专干,实现一乡一专干,专职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着力推进儿童美育学习空间在乡镇(街道)社区落地。
4、经费保障
将儿童美育学习空间创建列入县财政预算,2022年专项资金为40万元,主要用于日常运营、课程研发、举办活动等。
(二)借策创新,探索和搭建有效运行机制
儿童美育学习空间主要由“运营+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试行)》出台后,理顺了常山社区学院与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的关系,14名专干队伍的组建,使学院与学校县乡互动、紧密融合。常山社区学院主动担当,探索建立了由社区学院为运营主体、社区学校为承办方的运行机制,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教学课程、统一师资培训、统一经费渠道,全县域打造社区教育品牌。
(三)借智突破,研发和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儿童美育学习空间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近年来,常山县致力于自主研发重体验、探究、和真实社区生活紧密相联的系列化、本土化、全年龄段的课程。为弥补研发短板,采取公益赋能、购买服务等方式,向高校、公益组织借智突破,与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等深度合作,已研发传统节日、班级建设、唐宋诗词、本土特色等15个社区美育主题课程,共计48课。
(四)借力聚才,组建和培育高水平师资团队
1、面向全社会招募项目教师
采取线上招募、线下试课的方式,面向全县各领域招募,并建立项目教师库,涵盖中小学美术教师、学前教育教师、非遗传承人、有相关专长的其他人员等,截至2024年,库中共有126名项目教师。
2、面向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通过公益组织、团委等机构,面向高校大学生招募,重点参与社区美育课堂的夏令营课程。
3、精心组织培训
委托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加强对参与项目人员的培训,坚持做到“三个凡”,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即凡有新成员加入必培训,凡有新课程必培训,凡有课程完结必复盘。据统计,2023年内组织项目教师培训200余人次,培训形式包括组织线下工作坊、课程培训、沙龙、线上主题培训等。
2020年以来,常山社区学院连续4年在5个乡村社区开展暑期社区美育夏令营,共计服务156名乡村儿童。截至2024年,全县共14个乡镇/街道开展社区儿童美育课堂项目,共计服务1000余名乡村儿童。
四、成效经验
儿童美育学习空间构建试点受到了浙江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国、常山县委宣传部长方育娟等领导的充分肯定。2022年常山社区学院被评为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也得益于美育空间的创造性打造及其办学的显著影响力。
1、打通优质资源进社区渠道
儿童美育学习空间是由常山社区学院主推、全县域开展的项目,得到了县教育局、县文广旅体局、县文联、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以及高校、公益组织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场地共享、师资集聚且课程优质,有效地解决了乡镇(街道)社区各种资源短缺的问题,让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儿童友好氛围越来越浓厚
儿童美育学习空间置于真实的社区学习场景中,儿童之间、儿童与当地居民之间建立了情感联结,既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又浓厚了儿童友好氛围。2021年度项目满意度测评,共有76位儿童、85位家长、15位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94.7%的儿童对课堂表示满意,92.9%的家长表示支持孩子参加课堂,15位教师均感受到儿童在课堂的变化,满意度高。
3、常山儿童画品牌初步形成
为扩大儿童在社区美育学习空间创作作品的影响力,常山县将“儿童画”作衍生产品开发,如台历、年画、书签、手机套等,得到了一致好评。项目先后被衢州日报、中国蓝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报道新闻50余篇。由县政府主办的“2022常山儿童绘画大赛”圆满收官,共收到来自海内外3000多幅优秀儿童绘画作品;2023年举办“UU儿童艺术节暨第二届常山儿童画大赛启动仪式”;2023年12月,儿童美育项目获评浙江省社区教育品牌项目;2024年策划“一样不一样的门神展”,共103幅儿童原创门神作品参加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