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⑭“行走”的培训
时间:2024-11-2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衢州市技师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成人“双证制”教育学校、省服务终身学习示范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项目主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和《“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促进衢州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衢州市技师学院)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职工培训示范点等优势,充分发挥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名校、省“双高”学校、省现代化学校等办学力量,聚焦聚力社会培训,以培训提技能,以技能助共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进终身学习,形成培训特色品牌,助力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年社会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达1100人次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活动方式

聚焦企业员工,聚力技能培训。学校以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借助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电工”教学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助企服务站等平台,精准对接巨化集团、开山集团、浙江华友、元立集团等大中小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能力、项目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既为行业企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又助力企业在职在岗员工终身学习。

聚焦新型农民,聚力农民培训。学校立足于终身学习,将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以“校村”合作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契机,结合农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需施策,采取“定制培训”方式,精准培训,有效解决培训对象组织难、培训过程管理难、培训内容接受难的“三难”问题,以终身教育理念助推学习型乡村建设。

聚焦“一老一小”,聚力社区培训。学校依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以社区教育为发力点,聚焦“一老一小”,主动对接街道社区等合作,开展家庭护理、母婴护理、技能康复、少儿“琴棋书画”等方面培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丰富业余生活,助力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

聚焦多方合作,聚力项目培训。学校坚持创新培训形式,由“请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先后与驻衢部队、武警支队、军分区、省一监、营商办、山海协作办、农业农村局、残联等单位(部门)开展各类项目培训,年培训量达到三千人次以上。

聚焦个性学习,聚力数字化培训。学校根据学员学习实际,依托智慧校园,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微视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实操项目视频、试题库等一千余个,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培训学员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获取最新教学资源,进行移动网络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知识碎片化学习,使培训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聚焦资源共享,聚力无边界培训。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借助信息化技术,在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之间创建无边界直播录播系统,开展无边界培训教学,使学员实现跨地点、跨时间、跨形式的“无边界学习”,实现“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的深度融合。

三、活动特色

1.活动面广量大。学校社会培训工种涵盖农林牧渔、装备制造业、家政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培训层次涵盖初、中、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对象包括企业在职职工、大学生、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农民、部队在役人员和退伍军人、监狱服刑人员等,年均培训量占我市社会培训的“半壁江山”。

2.形成特色品牌。“要培训、学技能,找工程”已经深入衢州人的头脑。经过多年的奋力拼搏,学校的社会培训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其中,“破校墙、破围墙、破高墙”的“破三墙”的衢州培训模式,曾得到刘延东、孟建柱等时任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赞誉。

3.辐射影响力强。学校立足于助力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电工”教学基地和四省边际职教联盟的优势,先后与周边的福建、江西以及对口支援的新疆、云南等9所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帮带协议,发挥社会培训的辐射示范作用,其社会影响力、品牌辐射力不断扩大,吸引了国家、省市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

四、活动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每年为社会培训达10000人次,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达1100人次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支撑,成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为打造终身学习“衢州样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