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缙云县壶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总目标,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为支撑点,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努力念好乡村治理“经”。九年来,学校通过“缙云烧饼”这一地方特色小吃品牌培训战略,激活乡村产业发展要素,让广大农民喜业乐业,使乡村治理变得生动和谐,充分拓现了成技校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打造缙云烧饼培训终身学习品牌。
一、缙云烧饼为何是终身学习品牌的不二之选?
缙云烧饼世代传承,历史悠久而负盛名,为缙云民间一大著名传统小吃。吃烧饼,可以咀嚼生活的幸福,让百姓“记得住乡愁”。改革开放后成百上千农民肩挑烧饼桶闯天下,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路,想学烧饼技艺的农民成千上万。以培训为主导,引领老百姓创业,是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乡村治理的重大民生举措。我校与县农办、县烧饼办联合组织对缙云烧饼产业进行专题调查,其结果也充分说明把烧饼培训作为主打项目的决策是正确的。
二、我们是怎样推进缙云烧饼特色品牌建设的?
(一)大力培训烧饼师傅
学校为缙云烧饼产业发展、品牌建设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系统传授发面、烧饼桶预热、馅料制作、烘烤、起饼等技术,从2014年起,我校开展缙云烧饼师傅培训86期4850人。学校是丽水市残疾人、缙云县退伍军人等特定群体培训基地,也是属地学校学生如缙云县壶镇中学、缙云县壶滨初中等,开展缙云烧饼职业体验中心,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升缙云烧饼品牌影响力。
(二)组建行业协会
壶镇成技校积极参与成立缙云烧饼协会,统一注册“缙云烧饼”地方证明商标,制定《缙云烧饼行规行约》《缙云烧饼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缙云烧饼经营标准化实施意见》《缙云烧饼良好经营规范》和缙云烧饼等主打传统小吃的企业标准、制作规程,以及缙云烧饼特色店的经营示范标准、管理办法,规范缙云烧饼产业从业者的行为准则。
(三)设计形象包装
面向社会征集缙云烧饼LOGO图形文本,设计缙云烧饼品牌VI整体形象,统一门店形象与装修风格,统一设计烧饼桶、服装等标牌标识,统一使用“缙云烧饼”地方证明商标,经营店面招牌制作标准,树立良好缙云烧饼品牌形象。壶镇成技校通过集中挖掘传统特色小吃文化,提炼品牌故事,编写培训统一教材,结合黄帝文化和旅游,扩大对外宣传交流,展示和谐美丽好缙云。
(四)策划宣传营销
缙云烧饼作为大众快速消费品,最直接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开设缙云烧饼特色店。统一制作LOGO图形标识,完成日常食用纸袋、饮品杯、堂食餐具、打包盒以及各类精品装、礼品盒等一系列产品包装设计与印制:统一策划包装营销,切实做好旅游与缙云烧饼产业协调发展,融合黄帝旅游文化与传统特色小吃文化,共同促销提高缙云烧饼品牌知名度。同时,每年由缙云烧饼办主办、壶镇成技校承办“缙云烧饼师傅”比武大赛,按理论和实操成绩相结合,评出缙云烧饼中高级大师,每年举办一个“缙云烧饼节”暨全县名特优新农产品(土特产)交易会,积极探索在机关食堂、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等人流量教大较集中的城区开设窗口,推介营销缙云烧饼。
(五)谋划运营推广
做好运营推广工作,让缙云烧饼产业实现自主创业发展和品牌连锁推广。一是自主创业发展。通过政府主导的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壶镇成技校加强培训培养缙云烧饼师傅,鼓励并扶持农民走出田头放下锄头走进店里烤上烧饼,实现创业就业促增收,给缙云烧饼这个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农民通过缙云烧饼产业来创业,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二是品牌连锁推广。依托经营缙云烧饼等传统特色小吃的品牌餐饮公司,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授以“缙云烧饼”地方证明商标使用权,指导发展缙云烧饼直营、加盟、连锁等多元化经营,使缙云烧饼向高端化、精品化推广。
三、“缙云烧饼现象”持续走红呈现了哪些特色?
缙云烧饼实现华丽转身,在各地开出授权门店上千家,全年营业收入达30多亿元,真正迈向了“高大上”之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缙云烧饼现象”。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资源贫乏的地区,推动富余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实现农村“绿富美”的一种发展模式,其成功呈现出四大特色。
(一)“小烧饼”登上了“大舞台”
九年多时间,缙云烧饼携手馄饨、豆腐丸、敲肉羹等10多种缙云传统民间小吃在全国18个省(市、区)开出示范店,中央电视台“中国早餐”栏目专门播出了专题片,“缙云烧饼”被评为“浙江名点”,烧饼之火越“烧”越“旺”。
(二)“小烧饼”打造了“大产业”
制定推进品牌建设8条意见,授权门店实现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六统一”。烧饼从原料到成品,涉及缙云菜干、土麦面、土猪肉、糖油、烧饼桶等诸多产业,目前有3家企业专做菜干,3家企业专做陶土内胆,7家企业专做烧饼桶。并将逐步打造缙云菜干加工和无公害种植基地、无公害养猪基地、特质烧饼桶制作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真正把缙云烧饼做成“一业兴百业”的大产业。
(三)“小烧饼”促进了“大民生”
推进“缙云烧饼”品牌建设,2015年被列为缙云县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全县培训缙云烧饼师傅165期8965人,其中,壶镇成技校开展缙云烧饼师傅培训86期4850人。学校是丽水市残疾人、缙云县退伍军人等特定群体培训基地,也是缙云县职业中专、壶镇中学、壶滨初中等学校,开展缙云烧饼制作职业体验中心,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升缙云烧饼品牌影响力。
(四)“小烧饼”蕴含了“大文化”
缙云烧饼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被缙云人“小题大做”,做出了烧饼和黄帝文化、仙都旅游相结合的大文章。缙云烧饼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非遗”文化项目也已启动。烧饼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新亮点,正在迸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极大提高着缙云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缙云烧饼”现象的深层次意义,是通过强化职业培训能力、细化职业启蒙教育、深化共同富裕培训、亮化非遗活态传承等方式,以培养缙云烧饼师傅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和缙云乡村振兴为支撑点,让项目“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可持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缙云烧饼先后被评为省优质点心;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餐饮行业协会“浙江名小吃”称号;中国烹饪协会“中华名小吃”称号;浙江省十大精准扶贫案例。我校遵循“终身服务、全面服务”原则,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开展缙云烧饼师傅培训86期4850人。是丽水市残疾人、缙云县退伍军人等特定群体培训基地,也是缙云县职业中专、缙云县壶镇中学、缙云县壶滨初中等学校,开展缙云烧饼制作职业体验中心,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服务对象涉及学生、企业职工、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人群。自项目启动以来共计服务一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