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男,汉族,199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长兴县小浦镇画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长兴县银杏志愿者协会会长。2016年返乡扎根基层以来,他始终秉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理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先后荣获全国“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浙江省“青牛奖”提名奖、湖州市践行“两山”理念先进个人等荣誉,成为新时代青年学习实践的标杆。
一是深学乡土文化,赓续乡村文脉。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画溪村。为破解乡村文化断层难题,王云峰系统开展文化抢救工程。通过走村入户采集史料,历时多年,先后整理《画溪诗集》《画溪记忆》,收录民间故事、古诗词170篇。主导筹建村史馆,成为村里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乡土教育基地。同时,王云峰热衷于基层文学创作,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本土文化历史档案。先后整理了《小浦镇八都岕历史人文汇编》《八都岕文化基因库》等基层历史资料,撰写基层历史文化近百万字,并多次参与长兴县乡贤杂志、历史文刊编辑,把家乡的优秀文化传播的越来越远。通过组建“旗袍队”“排舞队”“篮球队”等文体队伍。依托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所等阵地,先后开展近百场“入学启蒙礼”“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村里群众的业余生活。几年来,王云峰发掘和创新了一大批优秀基层文化,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乡村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二是研学治理技能,破解发展难题。面对138条劣Ⅴ类水体的治理重任,王云峰展现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通过绘制包含河道长度、污染源等要素的“治水作战图”。王云峰以“治水”打头阵:1993年出生的他,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与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为村里每条河流、河塘都写了份“整治策划书”。经过3个月努力,200多个水体由浊转清。在美丽乡村工作、文化礼堂建设,王云峰都积极参与其中。他用双腿丈量村里的每一块土地,将村庄产业规划画在地图上,精细到水系、道路、闲置农房,归集的5200多条数据,为画溪的农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特别是这两年,依托土地流转工作,王云峰先后招引了两个总投资2800万元,共计1100亩的稻蛙共养、稻虾轮作项目,将为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撬动15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在画溪村正不断汇聚。去年,王云峰首提“青村合伙人”概念,通过政策、资金、服务等多渠道,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回村创业。琪画、梦溪、忆溪、花溪里,这些带着“画溪”LOGO的项目逐个成功落地。
三是践学为民初心,构建学习共同体。作为湖州市青年宣讲团成员,结合治水、文化振兴等亲身经历,创作《美丽家乡我的家》等微党课7讲,赴上海/杭州等地宣讲13场。组建村篮球队、旗袍队等6支文体队伍,年组织“农民运动会”“启蒙礼”等活动30余场,参与村民超2000人次。自学短视频制作与电商运营,创建“村口小王”抖音账号,拍摄《画溪十二时辰》等千余条短视频。开发“村色满园”助农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土蜂蜜、笋干等14类农产品,2024年实现助农销售额100万元。建立全村青年人才数据库,收录412名青年技能特长信息。八年扎根乡土,王云峰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学习破解难题,从治水护绿的“河小青”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他坚持向历史学智慧、向实践学本领、向群众学方法,将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实干精神。在他的带动下,画溪村先后获评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真正实现了“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振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