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㉒ “阳光空间”村社学堂
时间:2025-10-06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阳光空间”村社学堂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项目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核心使命,立足高校资源禀赋,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乡村振兴”的多元融合教育新生态。

“阳光空间”村社学堂以校社共建为纽带,联合杭州市钱塘区、余杭区及衢州市常山县等全省111个社区(村),打造覆盖党群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终身学习网络,年均开展线上线下活100余场,惠及学员超1.7万人次。以常山县东坑村为例,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助力食用菌产业升级,推动村集体收入三年内增长超1600倍,成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与终身教育融合的缩影。在此基础上,“阳光空间”加入老年教育板块,于2023年成立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老年大学,目前已在盈丰街道、白杨街道等三个社区设立教学点,开设书法、智能手机应用、中医养生等40余门课程,吸引1800余名老年学员参与,实现“老有所学、乐享银龄”,成为推进终身学习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的鲜活实践。

一、多元共融,构建全龄覆盖服务网

“阳光空间”村社学堂立足社区与乡村发展实际,以“全龄覆盖、精准服务”为特色,构建“青少年赋能+中青年提升+老年乐学”的终身教育链条。针对青少年,学校依托学校“五彩茶园”等青少年职业体验基地,定期组织特色研学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劳动素养社科联科普基地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面向中青年群体,推出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帮助500余人实现就业创业;聚焦老年教育,2023年成立的老年大学以盈丰街道利一社区教学点为标杆,开发“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混合教学模式,开设《智能手机应用》等课程,破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助力他们融入智慧社会。学校老年大学课程已惠及1800余名老年人,学历继续教育助力300余名社区人员提升就业能力,真正实现“老有所学、壮有所为、幼有所教”。

二、数字赋能,打造教育普惠云课堂

为突破地域与资源限制,项目开发“经贸讲堂”培训小程序,上线《村社干部公文写作》《农产品直播营销》等20门微课,采用“微课+直播答疑+社群互助”模式,年均线上学习超3000人次。2023年,平台新增《老年健康管理》《家庭应急救护》等适老化课程,联合云涛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行动,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300余名老年人掌握扫码支付、视频通话等技能。同时,依托大数据分析学员学习行为,动态优化课程内容,例如根据钱塘区企业需求增设“跨境电商运营”课程,精准匹配区域产业发展与个人职业成长需求。

三、城乡联动,织密全域协同辐射网

项目实施五年来,始终以“扩点、提质、增效”为目标,持续深化服务内涵,成效显著。2022年,学校与白杨街道23个社区共建“阳光空间”服务点,2024年,新增钱塘区盈丰街道、利一社区、云涛社区、新江村等老年大学教学点。如今“阳光空间”村社学堂已增加至111个,在全省形成了“城区示范点+乡村辐射点”联动格局。在盈丰街道,老年大学与社区文化礼堂深度融合,开设“非遗传承工作坊”,邀请民间艺人教授团扇、剪纸等技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在白杨街道,联合社区开展“健康大讲堂”,普及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治知识和健康养身功等,惠及居民800余人。2024年,项目资助了学校13支“专家+志愿者”服务团队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科技下乡,数字助农——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为村民和社区居民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等服务。通过五年的实践,“阳光空间”已从单一帮扶项目升级为覆盖全龄、贯通城乡的终身教育品牌,成为集教育服务、文化传承、健康普及与数字赋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四、提质增效,书写终身服务新篇章

未来,“阳光空间”村社学堂将继续围绕“扩点、提质、增效”目标,持续深化服务内涵。一是计划三年内新增50个服务点,重点覆盖山区26县,推动成功经验全省推广;二是开发20门“云课程”,拓展数字教育应用场景,如农产品直播营销、乡村旅游策划等;三是强化队伍建设,组建200人的“专家+师生+志愿者”团队,保障社区服务专业化与常态化。通过资源整合、精准服务与模式创新,“阳光空间”将持续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教育力量,书写终身学习与乡村振兴协同并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