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雅集:一场穿越千年的茶事之约。近日,安吉县递铺街道鹤鹿溪村的“耕读传家”文化氛围中,又添一缕古韵茶香——安吉县社区教育学院递铺分院茶艺班师生代表踏着青石板路而来,赴一场宋代点茶体验之约。这座浸润着诸乐三故居文人气息的古村,将“诗书画印”的雅韵与茶文化的深邃交融,为这场体验活动铺就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色。
活动现场,茶案上青瓷茶盏、细竹茶筅、研茶石臼依次排开,还原着宋代茶事的雅致格局。学校茶艺班师生与村民、游客围坐其间,在专业指导下开启点茶实践:先将茶饼研细过筛,投入温过的茶盏调成膏状,再以釜中活水徐徐注入,同时持茶筅快速击拂,直至乳白汤花如凝雪般覆盖盏面,咬盏不散。“以前在课堂上学过基础茶艺,今天亲手复刻宋代点茶,才真正懂了‘疏星皎月’的意境。”一位学生望着盏中细腻的茶沫,难掩兴奋之情。 技艺传承:从课堂到田野的文化延伸。这场古村茶事,是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生动延伸。作为获评浙江省优秀案例的 “新时代市民夜校”主办方,该校已长期开设茶艺非遗课程,由楼惠兰高级茶艺师授课,从茶叶分类、茶具选择到冲泡技艺,系统传递“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此次组织师生走进鹤鹿溪村,正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实践。
活动中,师生们不仅亲身实践点茶技艺,更参与了“茶百戏”互动——以茶筅在汤花上勾勒图案,再现宋代文人“玩茶”的雅趣。“宋代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爱点茶,这种全民共享的文化氛围,与我们现在普及茶文化的理念不谋而合。”带队老师表示,学校已累计培养千余名茶艺爱好者,此次活动更是将非遗传承从校园延伸到乡村沃土。
文化赋能:古茶技艺激活乡村新活力。鹤鹿溪村此次引入宋代点茶体验,延续了其“文化+文旅”的发展路径。这个曾以中秋晚会、非遗展演吸引游客的古村,如今再添茶文化体验项目,让“耕读传家”的传统基因焕发新活力。活动现场,村民们围观师生演示,不少人主动请教技艺,更有农户提出想学习茶艺,为自家民宿增添文化服务。
这种校村联动的文化实践,正悄然推动着多重价值的实现:对学校而言,拓宽了非遗教学的场景边界;对鹤鹿溪村来说,丰富了乡村文旅的内涵;对参与者而言,在击拂茶汤的过程中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正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所赞的“结凝雪”之美,这场古村茶事所凝聚的,正是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蒋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