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木火拾遗葫芦烙画品”品牌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如何依托本土资源、吸引多方参与、结合美食文化以及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葫芦烙画课程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时,分析了该项目在江浙一带农村社区教育中的落地性和普适性,为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的创建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非遗传承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社区教育中心以非遗传承为契机,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木火拾遗葫芦烙画品”品牌项目,将葫芦种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融合 葫芦烙画 创新实践
一、依托本土资源,夯实葫芦烙画课程“底气”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
凤桥镇地处嘉兴市南湖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为葫芦育苗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凤桥镇历史悠久,拥有石佛寺、太平寺、江南古石桥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千亩桃源、桃花节、水蜜桃产业等特色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葫芦烙画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素材和文化背景。
(二)亲子参与种植,培养主人翁意识
社区教育中心和烙画工作室租下土地,开展葫芦育苗种植。他们邀请有兴趣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种植过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在种植过程中,还请有种植经验的老农实地手把手教学,传授种植技巧和经验。孩子们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为了增强社区孩子与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中心制定了“葫芦苗认领制度”。每对亲子可以认领五棵小苗,登记入册后与工作人员共同维护葫芦苗的成长。孩子们在认领葫芦苗后,会更加关注葫芦苗的生长情况,积极参与浇水、施肥、除虫等工作。同时,中心设计了“葫芦生长记录手册”,鼓励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记录葫芦各个生长阶段的状态,如绘画、文字描述、拍照等。通过记录葫芦的生长过程,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与葫芦陪伴成长,增强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三)劳动教育与亲子互动
在葫芦成长的过程中,施肥、施药、除虫、除草以及搭建架子等环节,都成为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长了他们的科学知识,还增进了亲子感情。孩子们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的快乐。
当不同品种的葫芦成熟时,采摘葫芦也成了孩子和家长最期待的事情。每一个采摘步骤都蕴含着深深的学问,如判断葫芦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采摘工具、注意采摘的方法等。在采摘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一株小小的葫芦,带来了大大的快乐体验。“葫芦烙画”项目课程的初衷就是把美好的期待变为现实,让社区群众体会到课程带来的幸福体验。课程落地,基础就稳了,为项目创新接牢了底气。
二、吸引多方参与,带出葫芦烙画课程“人气”
(一)完整的课程项目体系
从种植、管理、观察,到后期的制作以及拓深,葫芦烙画项目课程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项目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葫芦种植、养护、采摘、烙画制作等多个环节,让参与者可以全面了解葫芦烙画的制作过程。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几乎所有参与的居民都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们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一门技艺,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与学校合作,扩大参与群体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中来,社区教育中心与凤桥镇中心小学达成合作。学生们自主认领种植葫芦,观察种植过程,参与刮皮、采摘、晾晒等工作。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学习烙画构图,掌握烙画工具,最后上手作画,创作出精美的作品。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不仅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学到了一门有趣的技艺,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让更多的家庭了解到了葫芦烙画课程,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
(三)结合地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随着课程的系统化,工作室还结合凤桥的地域文化,将红船系列、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桃元素”“竹文化”“桥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搬到了葫芦上。这不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习体验者,还在不动声色间传承弘扬了凤桥本地的传统文化。例如,在红船系列的葫芦烙画作品中,学生们通过学习红船精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在二十四节气的葫芦烙画作品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的节气文化,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四)接待参观体验团队,提升知名度
嘉兴市机关事务局的领导带着干部队伍来了,他们体验“烙笔生花”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烙笔的基本使用方法,完成了“福”元素的简单作品;联丰村的老党员来了,他们感慨生活中除了农活这样的粗活,还有“烙画”这样的精细活;嘉兴市暑期夏令营的青少年来了,他们心灵手巧,创作出了栩栩如生、玲珑有致的烙画作品。两年来,烙画工作室接待远近参观体验团队上百个,“葫芦烙画品牌项目”成了凤桥非遗文化传承的代名词,带出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气。
2023年,中心进一步完善“葫芦”文化体系,出版了葫芦烙画教材,打破了凤桥社区教育中心缺少艺术课程的瓶颈,为凤桥镇地方课程提供了有效补充,丰富了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也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了更多机会。
三、结合美食文化,增添葫芦烙画课程“香气”
(一)凤桥美食文化的魅力
凤桥镇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尺糕、梅花糕等传统美食深受居民和游客的喜爱。这些美食不仅口感鲜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尺糕寓意着步步高升,梅花糕则象征着幸福美满。社区教育中心将葫芦烙画课程与美食文化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在学习葫芦烙画技巧的同时,品尝到美味的传统美食,感受凤桥镇的独特魅力。
(二)美食制作与葫芦烙画的融合
工作室邀请了当地的美食师傅来指导大家制作尺糕和梅花糕。参与者们亲手制作美食,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将葫芦烙画的元素融入到美食的装饰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食作品。例如,在尺糕上烙画一朵桃花,寓意着桃花盛开,好运连连;在梅花糕上烙画一只小鸟,象征着自由和快乐。通过将美食制作与葫芦烙画相结合,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让参与者们在学习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凤桥镇的多元文化。
四、助力乡村振兴,彰显葫芦烙画课程“名气”
(一)与特色资源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凤桥镇作为浙江省示范小城镇,拥有石佛寺、太平寺、江南古石桥等历史文化遗迹,千亩桃源、桃花节、水蜜桃产业等特色资源。社区教育中心将葫芦烙画课程与这些资源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千亩桃源中,举办葫芦烙画与桃花节相结合的活动。游客们可以在欣赏桃花的同时,参与葫芦烙画的体验活动,感受传统文化与自然美景的融合。同时,工作室还开发了以水蜜桃为主题的葫芦烙画作品,将水蜜桃的形象和特色融入到烙画中,为水蜜桃产业增添了文化内涵。
(二)组织居民参与文化保护,提高文化保护意识
社区教育中心还组织居民参与古石桥的保护和宣传活动。他们在葫芦上烙画古石桥的图案,制作成纪念品,向游客展示凤桥镇的历史文化。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还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居民们在参与文化保护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葫芦烙画课程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体现
葫芦烙画课程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彰显了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葫芦烙画课程的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凤桥镇的文化和特色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葫芦烙画课程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葫芦烙画课程的落地性与普适性分析
(一)凤桥镇社区教育的特点
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凤桥镇社区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近几年更是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综合来看,慢慢形成了以下特点:一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凤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石佛寺、太平寺都是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水乡风情摇曳生姿,古桥横卧、稻田飘香、炊烟袅袅,一派富足安稳的安居景象。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丰富当地居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培养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是凤桥镇社区教育的重中之重。二是强调实践与体验。凤桥镇社区教育中心非常重视培养居民群众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不间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居民群众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由表及里地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关注乡村振兴。凤桥镇是浙江省第一批示范小城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社区教育中心更是将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无论农培、技培还是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始终紧扣乡村振兴主题,认真培养各类人才,积极为凤桥镇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二)凤桥葫芦烙画课程的落地性
凤桥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木火拾遗葫芦烙画品”品牌项目在凤桥镇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中具有很强的落地性。首先,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凤桥镇的本土资源,如土地、气候、文化遗迹等,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项目通过亲子参与、与学校合作、接待参观体验团队等方式,吸引了多方参与,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最后,项目将葫芦烙画课程与美食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特色等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本土支持。
(三)凤桥葫芦烙画课程的普适性
葫芦烙画课程在江浙一带农村社区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首先,葫芦种植和烙画制作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掌握,广大居民群众稍加培训就可以基本掌握,适合在乡镇推广。其次,该项目注重校家社共同参与原则,通过居民群众亲子参与等形式,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最后,该项目将凤桥当地的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和探讨思路。
六、结论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木火拾遗葫芦烙画品”品牌项目,通过依托本土资源、吸引多方参与、结合美食文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等举措,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社区教育中心将继续创新,不断完善葫芦烙画课程,为凤桥镇的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倪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