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生管理服务机制 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时间:2020-03-11 来源: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教学及管理队伍、校园文化、创新创业能力、办学基础设施、校园信息化等5个二级子规划,全面规划部署学生管理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建立“党团两级管理、四项育人工程、一个质量监控体系”的“241”学生管理服务机制,体系完整、运行科学、重点突出、多元协同、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创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整体情况

(一)强化党团两级管理,夯实学生管理组织基础

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完善党团组织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党建带团建、双建促育人”,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理念。

一是构建党组织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健全院党委、直属党支部、系党总支部、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管理服务体系,确立了学生管理工作中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院党委负责学生工作规划、重大事项决策以及监督指导,仅2018年党委会研究决策学生管理重大事项80项;直属党支部由行政和教辅部门组成,统筹党政部门中学生管理和服务资源;系党总支部为学生管理的责任主体,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为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先锋力量,形成了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工作体系。

二是构建团组织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将团的建设纳入学院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系团总支部接受系党总支部和院团委的双重领导,系学生分会接受系团总支部和院学生会的双重指导,班委会接受班级团支部和系学生分会的双重管理,既强化了组织保障,又实现了自主管理与服务;学生社团联合会以服务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为主要职责,下设45个学生社团,其中85%以上依托专业组建,实现了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实施四项育人工程,促进学生管理攻坚增效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面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需求和学生管理与服务的重点领域,深入实施立德树人、爱国修身、工匠培养、权益保障等四项工程,汇聚资源,整合力量,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党建育人计划,全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积极创建“六好”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强有力;定期举办党校培训班,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学生党员比例始终保持在7%以上;深入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奉献资环创佳绩”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思政育人计划,按照“一科为主、多科渗透”的原则,在人文和素质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元素和内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助力“课堂五分钟立德树人工程”的实施。推进实践育人计划,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分管理,重点考核学生思想品德、日常行为、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表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寒暑假,通过团队实践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每学期参加集体劳动不少于1次,志愿服务不低于20学时;“和谐校园·你我同行”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常态化,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促进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实施“爱国修身工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计划,充分利用校址窦家山为解放兰州战役的主战场这一优势,建成1个纪念展馆,打造革命文化名片;建成1个纪念广场,夯实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完成1部微型电影,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维度;建设1尊烈士雕塑,树立爱国主义教育标杆;编排1台励志话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办好1处红色讲堂,注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力,打造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推进士官引领计划,发挥定向培养士官院校的资源优势,让士官生承担学院大型活动的仪仗礼仪、军乐演奏、安保执勤,定期组织开展定向培养士官生军事技能展演、士官公寓开放日等活动,士官生坚定的信念、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推进入伍激励计划,出台《鼓励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实施办法》,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月活动常态化,定期召开退伍复学学生军旅生活汇报会和应征入伍大学生欢送会,营造参军无尚光荣的氛围。学院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甘肃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实施“工匠培养工程”。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计划,实践了以“企业与学校和学生分别签订协议”为两个纽带、以“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为三双基础,以“招生招工一体化、工学结合分段实施、师资队伍共培共享、教学质量共抓共管”为四项保障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规划》课程,定期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实施就业体验、就业帮扶和就业跟踪计划,定期开展就业体验活动,强化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逐年增高。推进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必修课和网络选修课,加强创新创业基础教学,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依托省级众创空间,建立专业群创新创业工作室,组建教师指导、学生为主的创新创业团队,并带着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强化项目指导和孵化,突出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基础教学与实践提升相结合,意识培养与专业创新相结合的育人环境。

四是实施“权益保障工程”。推进制度体系建设计划,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养成管理、育人队伍建设、综合育人服务等6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学生管理服务的群体、内容、时间、空间“四维全覆盖”,坚持人人有章必守、人人违章必究的原则,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学生违纪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推进维权渠道畅通计划,坚持团学“两代会”提案制度,完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机制,提案办结率达100%;坚持校情恳谈会制度,定期召开院领导和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诉求;坚持院领导、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院领导、中层干部分别联系一个以上班级,定期召开班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开通院长信箱、院长热线、后勤服务热线等方式,全面畅通学生的维权渠道。推进重点领域权益保障计划,坚持定期安全应急演练制度,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坚持心理健康咨询预警制度,组建专职心理咨询师、班干部以及宿舍长构成的心理健康监控网络,及时消除心理健康安全隐患,实现监控范围“零”空白;坚持单独测试招生信息即时发布制度,推动阳光招生,实现招生过程“零”投诉;坚持学生奖助工作全程监督制度,实现奖助工作“零”举报;坚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制度,学生实习责任险购买率达100%,实习安全事故“零”发生。

(三)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学生管理持续提质

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面向广、差异大、内容杂、责任重,必须加强质量监控,提高管理质量,全面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一是建立质量监控机构。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为质量监控的主导组织,分管学生管理工作副院长担任主任,副主任包括学工部、院团委、教务处和监察室负责人以及各系党总支副书记,成员为各系师生代表。

二是建立定期调研制度。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重点了解立德树人、安全教育、规范管理、权益保障、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质量,召开质量监控联席会议,研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征集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按期办理。

三是建立限期督办制度。一般的个性化问题由学生所在系党总支部3日内解决;重点的共性问题由学生工作部协调有关部门7日内解决;重大问题由学生工作部提出解决方案,报院党委会审议后7日内解决。

二、特色创新

一是创建了系统的学生管理服务机制。遵循“PDCA”原理,构建了 “241”学生管理服务机制,党团组织围绕“为谁培养人”统筹学生管理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实施立德树人、爱国修身、工匠培养、权益保障等“四项育人工程”;“一个管理质量监控体系”推动诊断改进,运行高效,不断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

二是打造了校园爱国主义教育高地。围绕解放兰州战役窦家山战斗这一主线,实施纪念展馆、纪念广场、烈士雕塑等六项革命工程建设,建成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定向培养士官的示范带动和榜样引领作用,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深入开展大学生应征入伍主题宣传月活动,选树应征入伍大学生典型,激发学生的报国热情,形成校园爱国主义教育高地。

三是创新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四进校园”活动,邀请行业企业高管来校讲座,聘请企业知名工程师兼职任教,邀请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能手来校宣讲,邀请优秀毕业生为在校生做报告;注重校外实习过程中临时党团组织建设和校企双重管理;全面实践“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是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育人环境。完善规章制度,拓宽维权渠道,加强安全、心理健康、招生、资助、实习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规范了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了学生权益保障;强化质量监控,坚持定期调研制度和限期督办制度,提升管理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创建了文明、平安校园。

三、工作成效

一是管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生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在意识形态、招生、奖助、安全等敏感管理领域均未出现违规现象,全院师生牢固树立了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学院荣获“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最新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甘肃省第一、全国第49位。据麦可思-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现代学徒制毕业生到岗率和定向培养士官入列优秀率均达100%,其中2名士官生选派航母辽宁舰服役,1名学员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9.3大阅兵;学生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近130项;现就职于酒钢集团的2009届毕业生崔振军荣获2014、2015年度“甘肃省技术能手”和“陇原工匠”荣誉称号,王超同学获得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三是学生管理研究成果丰硕。近三年,立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科研育人机制研究》等厅级及以上学生管理方面的课题近30项。学生管理方面获得厅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部队需求导向的定向培养士官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获2018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