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④ “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老年教育的江北模式
时间:2025-10-06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一、老年教育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积极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 教育,把老年教育视为建设“和美江北、品质之城 ”的重要内容。在2016年 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让每一个有意愿的老年人都能圆一个大学梦”的教育目标,举全区之力办老年教育,推动江北老年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历经8 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 协同”的老年教育江北之路,实践中形成了“广覆盖、低门槛、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江北模式。

目前,全区已经建立2所区级老年大学,8所街道(镇)老年学校,121个 村(社区、机构)老年学堂。截止2024年12月,累计招收老年学员10万余人 次,近40%老年人就读各级各类老年学校。老年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岳冲副 省长、市委组织部钟关华部长、许亚南副市长先后对我区推进老年教育的工作 实践进行批示,《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也进行了相 关报道,先后在省、市相关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获得了中国成教协会及省、市 多位领导的肯定,近年来全国社区教育管理研修班、省、市、区兄弟单位近百 批次专家同仁前来参观交流。

二、主要做法和亮点

1、创新体制机制,组建齐抓共管的管理架构

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区、街道(镇)分级管理,区教育局牵 头、区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成立了区老年大学校务委员 会,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书记、分管区长任校长;先后出台了《江北老年 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江北区老年教育考核评估办法的通知》《江 北区老年教育信息推动获奖赋分办法》《江北区老年大学规范办学指引》《老年大学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且发文下属街道、镇, 规定老年教育经费单列,区财政按照450元/人次/年的标准进行补助。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为全区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济保障。

2、构建教育网络,建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龙头示范、双轮驱动、三级打造”,努力建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一是打造区级龙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区老年大学、浙江老年开放大学 江北学院两个区级学校,江北学院还获评省优质示范老年大学。二是双轮驱 动,以区带镇,区老年大学辐射带动城区4个街道老年教育,江北学院辐射带 动涉农4个街道(镇)老年教育,旨在通过“双轮驱动”,确保城乡老年教育 均衡发展。目前8个街道均建立了街道级老年学校。三是优化基础布点、解决 入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按照“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的原则,目前全区 建立了社区(村、机构)老年学堂121个,全部实现招生开班,基本建成了区 级老年大学——街道(镇)老年学校——社区(村、机构)老年学堂全覆盖式 的三级教育网络。

3、探索办学模式,建设灵活开放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江北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一是加强、提升独立办学机构 资质。区老年大学,浙江老年开放大江北学院通过强化阵地建设、课程建设, 提升老年教育办学成效。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现降费增 效。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建立第三方机构库。外滩、文教、孔浦、甬江、 洪塘、前江等街道均采用了购买老年教育服务的方式。三是积极探索“养教一 体”的合作模式,将教学点办进农村福利院、疗养院、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医 疗养老机构,实现多方共赢。四是整合社会资源如洛奇音乐图书馆、8号空间 等,开设流动课堂,实行开放办学,构建探索社会协同的老年教育事业。五是 与江北华数联手,打造“长青空中课堂”,探索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 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效益。

4、强化办学规范,提升老年教育办学质量

针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强化办学规范,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 《江北区老年大学规范指引》《江北区老年教育培训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围绕管理制度、阵地文化、教学服务、师资配备、财务规范、安全保障、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切实强化对入围培训机构的过程监管和 服务升级。 针对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实施了以乐学为主题的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建设项目。依托浙江老年开放大学江北学院,构建了思想与品德、艺术与休闲、 操作与应用三大门类为主的江北老年教育“乐学”课程体系,编印了《江北区老年大学专业课程大纲》,其中10个课程大纲被全国社区教育和老年通用 型大纲研发课题组立项。开发的系列校本教材《生活中的知识》《生活中的 技能》推广到全区,深受学员喜爱。《长者之家,年轻20岁——乐享生命的丰盈》被评为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各级老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建设“一校一品”校本课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丰 富多样的学习需求,不断提升了老年教育办学质量。

5、聚焦数字赋能,跃升老年教育服务软实力

积极打造智慧学习场景,建设数字化教学中心,打造智慧管理平台,目前 已经建成“一网(乐学江北网)、一图(学习地图)、一卡(学员智慧卡)、 一号(“江北长青”公众号)”四大项目,全面启用“浙学通”“甬学通”等 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教务管理。全区学员用智慧卡精确记录每个学员的身份信息和考 勤信息,并根据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高效管理和精准施策。大力推进教育 数字化改革,开发“乐学江北”“学习地图”等线上报名体系,并入驻省级综合平台“浙里办”,为全区老年人报名提供便利,并让江北区的老年学员通过 “乐学江北”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就近入学,快捷报名,线上缴费,路线导航等 功能。目前正进行学习地图PC端的二期开发,不断让数字赋能,让学员受益。

6、发展校园文化,增强老年教育内生动力

一是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老年学员思想政治工作,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道德建设纳为各级老年学校的重要工作。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老年学校星级评定,通过江北长青、乐学江北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展宣传工作, 讲好老年教育故事,传递老年教育之声。展示老年人有为有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是积极倡导社团发展,为老年学员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艺术展示舞台,不断增强老年教育内生动力。如外滩街道老年学校空竹社团的《炫舞空竹》荣登央视综艺频道(CCTV-3)《艺览天下》栏目,代表宁波市参加“美丽 中国”节目录制。慈城镇老年学校舞韵社团的《老母亲》获全国首届“美蕴秋 歌”社区教育文艺成果展演“十佳奖”,《我要上村晚》获评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每年的十月为江北区老年教育成果展示月,年年区委区领导都亲自 来参加老年教育活动,感受别样的文化魅力,推动老年教育新发展。

7、创新志愿服务,倡导老年学员参与社会治理

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实现人生价值。一是以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服务常态化,设立“银辉支部”,延伸党建触 角,开展“十员”“五老”、党员学员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设 立“五分钟课堂”,将思政学习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内,加强对老年学员的政 治教育,筑牢老年学员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根基与思想基础。二是积极倡导老 年学员走向社会,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引导老年学员大力宣传、践行“三改一 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社区群防群治”“防疫抗疫”等工作,让老 年学员成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社会纠纷的“润滑剂”、社会矛盾的“调 节阀”和国家政策的“宣讲队”。

8、整合教育资源,加强老年教育队伍建设

为解决老年教育师资不足问题,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是在区老年大学 设立虚拟党委——“长青党委”,排摸党员名单,对其进行培训,聘用综合素 质较优秀的党员志愿者作为兼职教师,服务各老年大学教学点;二是在区直机 关党工委、团区委、教育系统中招募志愿者,作为兼职教师;三是通过微信公 众号公开招募社区达人,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制定出台《江北区老年教育兼职教师管理条例》,就兼职教师的教学资质、学历水平、年龄要求进行审定,兼职教师的基本信息统一录入老年教育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 上开展专、兼职教师业务培训,通过推门听课、公开教学、技能比武、外出学 习、轮岗竞聘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主要成效

江北区始终把“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圆老年人一个大学梦”作为建设和美江北、品质之城的重要手段和重要载体,江北区终身教育人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勇创一流,努力创办有温度有品质的老年大学。

目前,浙江老年大学江北学院获评浙江省优质示范老年大学,慈城镇老 年学校、甬江街道老年学校获评省优质示范老年学堂,盐仓社区老年学堂等5 个教学点获评省首批村居老年教育示范点。全区8个街道老年学校有5个获评宁 波市标准化老年学校。江北区社区教育学院获批全国“区域终身学习发展共同体”项目实验单位,江北学院的《“乐学江北”老年品质生活课程》,庄桥街道老年分校的《博雅老年教育课程》等获市终身教育品牌项目。《需求幅度理论视阈下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检视与构建———以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大学 为例》获2021年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学院院长温书宇、浙江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徐公芳、校长张建国先后来江北考察老年教育,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以及省内外老年 教育同仁多批次前来考察交流。老年教育的江北模式多次被中国新闻网、人民 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集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为一 体的老年教育已成为建设“和美江北 品质之城”一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