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人口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着力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以高质量的人口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而老龄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和重大课题,开展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是应对老龄问题、促进协调发展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老年教育效能、提高老年群体素养及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近年来,社会中频现老人诈摔讹钱、公共交通霸座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一现状,金华老年开放大学深入调研,总结出老年思政教育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教育团队匮乏、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确保老年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银发力量、彰显老年教育担当。学校坚持政治铸魂,强化党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同时,依托“银‘芯’向党”老年思政教育品牌,创新推行“1234”老年思政教育模式,以此促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丰富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实效。
二、品牌内涵
“银‘芯’向党”品牌名称取自“银心向党”的谐音,深刻蕴含了三重“芯”的含义。一重“芯”是工作以银龄人群为核心,品牌明确将银龄的老年群体作为服务的主体,致力于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满足老年人在思政教育等方面的需求,焕发老年教育新活力;二重“芯”是指老年人心向党,品牌旨在通过思政教育,让老年群体常怀对党的情谊,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葆革命本色;三重“芯”是指融入思政的老年教育旨在激发老年人的内生感知,培养老年人守护好金子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到自身如电脑芯片般重要,在享受教育的同时,成为社会中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银龄先锋。
三、实施举措
金华老年开放大学“银‘芯’向党”老年思政教育品牌,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1234”老年思政教育模式,即构建一项完善的老年教育思政体系;编撰了“《新时代老年思政读本》与《红色研学》”两套特色鲜明教材;创新实施“思政大课堂+课前小课堂+课中特色课”三堂联动教学模式;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红色研学旅行、红色成果展演等四项特色活动,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深入渗透。
1.一项老年思政教育体系。金华老年开放大学以深化老年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为抓手,从“建教材、丰内涵、拓活动”着力,在校内推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银龄大思政”教育体系。
首先,优化团队结构,强化师资力量。学校为顺利推进老年思政教育品牌建设,成立了由学院党支部书记和院长亲自挂帅的老年思政教育品牌建设小组,组内师资团队不断优化,已形成了老中青梯队合理搭配、青年教师为主力的良好团队格局。团队充分发挥老年大学教职员工的主力军作用,广泛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名师大家及能工巧匠作为特聘教师,并吸纳优秀老年学员为外延团队力量,为老年思政教育的推进注入新活力。
其次,深化教学改革,融合思政元素。学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常规制度中,推动老年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确保每门课程都能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学校致力于实现知识与价值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思政教育体验。
再次,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有序落实。为确保“银龄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序进行,学校制定了详实的工作方案。方案内明确了体系的构建目标、主要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分工等关键要素,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确保工作方案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完善保障机制,构建进阶体系。“银‘芯’向党”老年思政教育品牌依托金华开放大学牵头的金华市“金种子”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已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为了不断提升品牌建设水平,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老年思政教育品牌的建设成效。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银‘芯’向党”品牌采用进阶式设计思路,规划品牌下季度的实施工作,确保老年思政教育能够循序渐进、持续进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两套老年思政教育教材。学校搭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进步”的模式,立足两套教材编订,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向老年学员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套教材为《新时代老年思政读本》。该教材紧密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和学习实际需求,内容全面覆盖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点。教材共分为“政治权益、节气养生、积极生活、金华名人及长者风范”等多个模块,既凸显了区域文化特色,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教材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鲜活的实际案例,让老年人能够轻松掌握思政知识点,深刻领会其内涵,从而增强他们的思想认同感和行动自觉性。
第二套教材为《红色研学》。学校深度挖掘了金华的丰富资源,精心设计了三条主题线路:“重温红色根脉”教材带领老年人追溯革命历史,感悟先烈精神;“传承匠心精神”则让老年人领略金华传统工艺的魅力,体会匠心独运的精髓;而“李渔故里寻根之旅”则是一场文化探寻,让老年人走近世界文化名人李渔,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教材采用活页式设计,将金华的红色景点巧妙串联,老年人在“游览”中不仅丰富了地方知识,更激发了爱国情怀,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3.三堂老年思政教育课程。学校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发挥好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创新性地推行了“思政大课堂+课前小课堂+课中特色课”三堂联动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和深度渗透。
其中,思政大课堂做好“开学第一课”和“氛围大课堂”。一是精心打造“开学第一课”,全校老年学员齐聚一堂,通过思政大课程共同学习思政知识,奠定思想基础。二是营造教学楼思政氛围大课堂,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老年人关心的饮食养生、健康保健等主题氛围墙中,同时,将家教文化、家风文化融入校园廊道设计,为老年学员提供积极向上的思维,营造浓厚的思政文化氛围。
课前微课堂则注重课前五分钟的思政融入分享,由各班班主任深入班级,生动讲解《新时代老年思政读本》《红色研学》,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在传递思政理念的同时,还增强了师生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我们还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将部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之中,构建具有鲜明思政特色的教材体系,使老年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融入部分思政内容,如将经典古诗词《爱莲说》改编成歌曲,让学员在传唱中感受思政魅力,组织学员们学习红色主题歌曲、吟诵红色诗词,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情怀。
4.四项老年思政教育活动。学校为进一步深化老年思政教育的内涵,围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红色研学、成果展示四大板块,构建起“浸润式”的老年思政教育活动。
一是理论浸润,打造“十讲百场”乡村助学活动。持续深化“十讲百场进社区讲党课”工作,创新构建“1+N”课程体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核心,有机融入防诈安全、心理健康等民生热点,开发《家风传承中的党性修养》等8门特色课程。通过支部书记领衔授课、银龄讲师团巡回宣讲,累计开展送教活动50场,覆盖10多个乡镇街道,触及3000余人次。该活动已荣获“全民终身学习品牌”“省社区教育优秀品牌”“省成教品牌”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二是实践浸润,开展“银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组建由30名“五老”骨干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构建“传帮带”三维服务体系,在代际传承方面,开展“银青对话”活动10场,老干部进校园担任“人生导师”,累计辅导中职学生200人次;在社区服务方面,设立“银龄驿站”,不定期义务理发、春联书写等惠民服务,惠及居民1000余人;在文化传播方面,组建“银发宣讲团”深入基层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基因。
三是文化浸润,创设“红色研学”境教活动。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创设三条研学线路。红色教育线,串联金华铁路文化馆、艾青纪念馆等4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信仰之路”情境研学活动;非遗传承线,依托金华火腿非遗馆等4个非遗工坊,开发匠心体验活动;八婺历史线,立足夏李村,打造李渔文化戏剧空间,成立多情艺术团,送教下乡,举办“我们的村K”及“文化大过年新春合家欢”村晚等活动,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目前正在开发“八婺红途”数字化红色研学地图,收集呈现金华各县市区红色思政教育点,实现线上线下思政教育双向融合赋能。
四是成果浸润,策划“银龄风采”展示活动。在教学成果方面,我们紧扣“清廉校园”主题,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书画、摄影创作活动,共征集到200余件优秀作品,并成功举办了两场清廉成果展。学校每年开展“银龄芳华”汇报演出,原创舞蹈《灯火里的中国》在省级老年文艺展演中斩获二等奖。成果展示中,通过书画、摄影、舞蹈、朗诵、合唱等多种形式的表演,生动演绎了红色主题,不仅充分展现了银龄群体的风采与魅力,还让他们在艺术享受中受到了思政教育的熏陶。
四、特色亮点
1.党建引领,思政铸魂。“银‘芯’向党”老年思政教育品牌以党建为灵魂,将党的理论和精神深深融入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独特的老年教育党建引领特色,通过党建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老年学员的政治性和方向性。
2.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品牌涵盖了老年思政教育的多个方面,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践行,从课堂教学到情境研学,形成了完整的老年思政教育体系。思政融入方式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理解、感悟红色文化。
3.模式创新,教学相长。“银‘芯’向党”老年思政教育品牌创新性地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如思政大课堂、课前微课堂、课中特色课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思政文化传播,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4.立足区域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品牌立足老年人生活区域的具体情况和思想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且注重实际效果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乡村振兴实践、志愿服务、红色研学及成果展示等活动,让老年人在亲身参与中深刻体会思政教育的魅力,实现思政教育入心入脑、见行见效,让老年思想教育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五、主要成效
1.丰富了老年思政教育的研究。品牌通过深入实践与创新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老年思政教育体系,为老年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板,助力老年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
2.拓展了老年思政教育的形式。品牌创新性地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活动形式,如思政大课堂、课前微课堂、课中特色课、红色研学等,极大地拓展了老年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增强了老年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金华市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上,品牌的阶段性成果作为金华市多所老年大学中的唯一思政成果,进行了典型展示,获金华市教育局、浙江教育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3.激发了老年人的内生动力。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成果展演等思政融入活动,老年人不仅学习、巩固了知识,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展现了“银发”力量。这些活动让老年人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增强了他们的思想认同感和获得感,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助力红色基因传播。通过品牌系列工作的落实,三年来,我们共培育并评选出147名优秀老年学员,其中2人获评2021年全省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学校孝顺镇老年志愿者团队等2个团队荣获2021年全省老年教育优秀社团,榜样学员们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班级学员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投身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的行为,激励着更多老年学员踊跃参与学习、活动,为学校营造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4.助推了乡村振兴的走深走实。品牌将老年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乡村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文化特派员深入乡村,激活乡村文化,2024年,成功开展11次乡村理论宣讲活动,带领老年学员送演下乡,举办8次文艺演出和惠民服务下乡活动,并立足乡村,组建了1支充满活力的乡土文化银龄队伍,录制了1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村歌。品牌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5万多名观众参与,推送报道40余篇,其中2篇被学习强国平台报道,11篇获得省级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超过60余万次,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
六、展望
展望未来,“银‘芯’向党”老年思政教育品牌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优化完善老年思政教育体系。我们将不断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做好思政元素软性植入,润物无声,如拓展线上思政课堂。同时,加大红色研学活动力度,开发数字化研学地图,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老年人生活。通过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和文化活动,激发老年人内生动力,展现银龄风采,传播红色文化。此外,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组织更多老年志愿者参与乡村服务,助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力求让老年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效,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