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连续18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
学校秉承“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的使命和“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入卓越绩效管理先进理念,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学生管理整体情况
(一)创新学生管理理念
1.学生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变管理为服务,创新学生管理举措,全面推进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整体规划学生发展。学生管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服务学生,努力实现“思想为先、技能为重、素质为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发展规划》等制度,顶层设计学生全面发展路径。
(二)健全学生管理体制构架
1.建立校院两级学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建立有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学校层面设有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处、就业处、团委等学生管理机构,二级学院设置有主管学生工作的专职的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二级学院下设学生管理科,学生党支部,分团委;配置有专职辅导员、兼职专业班主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协同管理的学生管理体制架构。
2.学生管理机制运行有效。注重学生管理的制度安排,工作流程;注重科学设计学生管理评价考核制度,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面梳理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流程,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部门、二级学院及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重视管理育人工作、重视协同管理育人的制度安排。
(三)顶层设计学生管理七大运行系统
学生管理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坚持以管理育人为目标,通过创新学生管理举措,实现学生在“素养·管理·创新”的提升;同时,坚持以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等满意度为目标,按照“标准引领、目标导向,诊改促管”的思路,顶层设计学生管理“理念、组织、目标、标准、服务支撑、过程管理、评估改进”七大运行系统。
二、学生管理的特色与创新
(一)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学生管理举措
1. 引入美国卓越绩效模式,率先在全国职业院校中系统开展本土化实践。2013年开始,学校率先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开展本土化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卓越的学生管理模式”,开启了卓越绩效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先例;首创用“五等级五层次”管理成熟度标准评估改进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评估方法。
2.以卓越绩效模式为主要手段,贯穿学生管理工作始终。以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为最终目标,构建学生管理理念系统、组织系统、目标系统、标准系统、资源与服务支撑系统、过程管理系统、评估改进系统等七大运行系统,建立了高效能的学生管理质量保障机制,实现了学生管理从“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学生发展标准的制订,学生管理成熟度的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定位、学生管理目标的确定、学生管理过程的实施、学生管理服务支撑、学生管理质量保障等学生管理工作领域的全覆盖,不断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成效。
(二)构建了基于“卓越绩效”管理的学生发展服务管理新模式
1.在全国职业院校率先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即“一站式”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其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天候、人性化”的发展服务。提供包括学业、生活、心理、就业创业个性化服务共四大类27项服务,为学生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服务。新模式的核心就是将服务电话、网络服务平台、现场服务集中起来,由学生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学生无需面对各职能部门,只面对一个客服中心,由客服中心牵动整个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服务链。
2.新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是改变了过去职能部门分散服务、各自为政的旧模式,学生寻求帮助应对多个职能部门;二是改变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分窗口集中办公的模式,传统的学生服务中心,从多个职能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但各窗口人员都是独自处理本部门事务,学生求助时要面对多个窗口;三是新模式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3.创新学生管理服务保障机制
(1)建立了服务问题升级机制。学校建立了学生服务问题升级机制,即对服务事项的紧急状况进行分类,分为非常紧急、紧急、一般三个等级,并规定每个等级的完成时间和标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办结的,则会将问题升级到上一级领导,通过逐级升级上报的问题升级机制,可将原来长期处于拖延或滞后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建立服务回访和满意度调查制度。即对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受理的各类常规事务,在办结后都要对“学生”进行回访和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相关服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建立服务数据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对每个月的业务受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对问题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相关部门工作的持续改进。
4.新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1)新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由多个职能部门“物理组合”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多个职能部门的“化学反应”,通过机制的创新和流程的科学设计,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实现“一站式”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服务。
(2)促进了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一站式”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设立专职岗位,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服务,从而减轻带班辅导员的日常琐碎事务,让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素质和能力。
(3)推动了学校各部门工作的持续改进,杜绝了学生四处奔走的现象,切实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学生对维修服务的平均满意度达到由过去的不足80%提升到了98%以上。
(4)为其他院校建立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树立了标杆。经过近5年的实践,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各项工作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在区内外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120多所高校和中职院校慕名来我校“一站式”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参观、学习、借鉴。
(三)实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管理
1.系统设计高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突破高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受传统狭义课程观的局限,长期等同于学生课外业余活动;高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教育模式,我校按照学校课程体系“二维”模型,深入挖掘基本素质教育“内容维度”及第二课堂“形式维度”,整体规划高职学生大学三年六学期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实施途径,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各环节。
同时,依据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需求,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系统设计为7个模块11项活动,实现全方位育人。
2.制定活动标准,编写活动指导书。编制了《第二课堂活动标准》,作为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性质、作用、目标、内容安排、实施原则以及活动考核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同时,编写了包含7个模块11项活动的《高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书》,规定了活动对象、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学时。
3.建立一支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包括“教学名师+辅导员+党团领导+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全面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4.建立“九中心一讲堂”素质教育实训基地。为了保障7模块11项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实施,学校建立“九个中心一个大讲堂”素质教育实训基地。作为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实施平台;同时,在校外建立企业学生素质教育实训基地和社区学生素质教育实训基地。
5.构建“层级化联动”高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管理模式。设立“层级化联动”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挂帅,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及全体中层正职领导为成员的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由学生工作处、团委、通识学院联合组成的素质教育基地,负责统筹规划并指导学生不同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
三、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一)形成了“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学生管理质量文化
学校以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学生管理质量为核心目标,推进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创建并成功实践了学生管理的卓越绩效模式,营造了“部门通力协作、人人参与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为职业院校持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提供可借鉴的管理范式。
(二)学生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近三年,我校主持或参与的与学生管理相关联的课题研究14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学生工作课题《高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校企合作育人教改实践》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培养技术骨干,“四方协同”服务企业全球化战略》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学生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1.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我校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显示,有97%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素养得到了提升。2018年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良好率、优秀率均比2015年提升2个百分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合格率达97%;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分达标率达97.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2.学生公共技能与专业技能竞赛成果丰硕。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技能竞赛一等奖55项,二等奖87项,三等奖8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9项。
3.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2016年,学校入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2017年,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被授予全国十佳创业社团荣誉称号,第十届会长孙竟淋被评为全国KAB俱乐部20佳主席;近年我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成绩优异。
(四)毕业生成为企业的首选
1.毕业生成为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骨干和一线管理人才。我校毕业生有75%以上在广西就业,60%以上在柳州就业。仅在广西柳工8000多名技术员工中就有我校毕业生2000多人,广西柳工80%以上的班组长都是我校优秀毕业生。连续15年为广西柳工定制培养海外技术服务专员,培养20%的柳工海外技术管理人员。我校优秀毕业生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巾帼英雄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人。
2.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对学生评价高。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我校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2.5%以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459元,53%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我校连续18年荣获“广西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五)学生管理机制运行效果显现
1.学生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近三年,在我校每年一次的管理成熟度评估中,2016年学生管理成熟度为35%; 2018年学生管理成熟度为43%;2018年比2016年提升了8%。
2.学生对学生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根据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2018年对我校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其中毕业生对母校的学生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1%,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满意度(86%)5个百分点。
2018年我校在校生平均满意度为94.56%,较2017年提升了2.71个百分点,生活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日常事务服务、素质培养、学校影响力和校园文化各项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