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7月2日至4日,由杭州市教育局指导、浙大城市学院主办的“杭青·行在杭”大型实践育人活动顺利开展。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6月11日,教育部同意设立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师生共同组成五人研学团队,深入富阳、淳安、桐庐三地,解码“两山”理念的奥秘,通过跨学段协作,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新路径。
在三日研学中,团队以脚步丈量杭州乡村转型的立体图谱:
观富江智造蓝海,从造纸业的关停阵痛到光机所的激光跃动,触摸传统工业区向科技新城的基因蜕变;在下姜共富现场,借村史馆的泛黄账本与村书记的生动演绎,破译贫困山村到生态标杆的振兴密码;至钟山再生之地,通过废弃石材的艺术涅槃与矿坑蓝莓的科技重生,求解生态伤痕与经济增值的共生方程式。
三站研学的实践脉络
富阳智创转型站
师生实地调研富春湾新城转型展示馆,剖析造纸企业关停背后的产业升级逻辑;
在杭州光机所感受中国智造
下姜生态共富站
考察一滴水研学营,与下姜村老书记杨红马了解“大下姜联合体”运作机制
与村民亲切交流,了解“两山”理念下的居民生活变化
钟山融合创新站
调研石雕艺术馆文化IP开发现场
在蓝莓智创园参与智慧农业实操
在学军中学桐庐校区进行调研成果汇报
三天行走,百余公里征程。学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迈出坚实一步。
当大学教师的理论点拨、中职教师的问题剖析、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中职学生的探究热情在乡土大课堂碰撞融合,我们清晰看见,新时代思政教育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思辨,更要“脚踩大地”的践行。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让技术技能成为青年学子诠释家国情怀的生动语言!(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